炼油行业“一体化”转型成共识

高俊明 15207
文章来源:原创    

随着我国炼油技术的提高,炼油行业不断进步,目前我国炼油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因为产能过剩,国家进行“一体化”炼油模式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炼油行业取得长足进步,炼油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且呈加剧之势,倒逼炼油企业从原来的燃料型向炼化一体化转型,从以生产成品油为主到拉长产业链,朝着“油化并举、油头化尾”方向发展。

f431d55edae80d49aa751f54389d5c7f_8KZbXsODSFPFjQdFCS2QNeH6fTsuhreCGoTL=f2okQOwV1547024232479

原油产能过剩,每年产生过亿吨的产能浪费。据了解,2018年全国新增炼能扩张势头强劲,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和幅度不及预期,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净增2225万吨,总炼能增至8.31亿吨/年。而当年原油加工量仅为6.06亿吨,即产能利用率为72.9%。综合规模、产品质量、能耗、一体化水平判断,去年国内炼油能力至少过剩0.9亿吨/年。

为了解决原油产能过剩这一问题,山东整合压减地炼产能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也与全国炼油行业产能整体过剩密不可分。据相关数据显示,山东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2.1亿吨/年,约占全国总产能的1/4,炼油产能规模仅次于美国休斯敦地区和日本东京湾沿岸。其中,山东地方炼油产能1.3亿吨/年,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的70%。

“炼化一体化”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出路。在环渤海湾的鲁北地区,地炼企业技术人员加紧施工。当前山东正全力打造“油头化尾”一体化产业模式,实现炼油与下游高端石化产品生产的平衡发展,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转变。

此外,为了更好地利用原油产能,相关企业还通过采用柴油加氢、混合脱氢、正异构分离等新技术,将低附加值物料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用2000万吨的原油,可生产出1400多万吨的化工品,化工品率达70%。

标签:原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