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是什么(爆发性流行性脑膜炎)

马龙 0
文章来源:马龙

流行性脑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有3种,即脑膜炎、急性脑膜炎球菌性菌血症及慢性脑膜炎球菌性菌血症。此3种皆有典型的皮肤表现,且常为诊断的重要指证。下面一起来看看流行性脑膜炎发病原因有哪些。

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是什么(爆发性流行性脑膜炎)

脑膜炎球菌为奈瑟菌属之一。革兰阴性,肾形,直径约0。6~0。8μm,多成对排列,其邻近,面扁平,有时四个相连。新鲜分离菌株有多糖荚膜。在电镜下,本菌有外膜,厚约8nm。外膜与胞质膜之间为黏肽层,或称周质间隙,厚约6nm。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及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检出。在脑脊液涂片时病菌在中性粒细胞内外均可见到。

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是什么(爆发性流行性脑膜炎)

该菌专性需氧,对培养基要求较高,通常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作分离,在5%~10%二氧化碳,浓度下生长较好。最适宜温度为35~37℃,超过41℃或低于30℃均不能生长。18~24h后菌落呈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有光泽的露滴状圆形隆起。病菌能形成自溶酶,如不及时转种,可于数天内死亡。对寒冷及干燥亦极为敏感,在体外极易死亡,故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接种。对一般消毒剂极为敏感。

糖发酵反应是鉴定奈瑟菌属种别的重要方法。脑膜炎球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但不发酵乳糖、果糖和蔗糖,可和奈瑟菌属中的淋球菌、乳糖发酵奈瑟菌等相鉴别。

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是什么(爆发性流行性脑膜炎)

本菌的荚膜多糖是分群的依据。目前将本菌分为A,B,C,D,X,Y,Z,29E,W135,H,I,K,L,13个菌群。此外,尚有部分菌株不能被上述菌群抗血清所凝集,称之为未定群,在带菌者分离的脑膜炎球菌中占20%~50%,一般无致病力。B群和C群尚可按菌体外膜的蛋白质抗原分型,引起临床发病者多数为2型和15型。不论B群或C群,其型抗原在化学和血清学方面是相同的。近年来有联合采用七种胞质酶的多位点凝胶电泳和两种外膜蛋白质的聚丙烯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A群脑膜炎球菌的克隆型。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多位点测序分型方法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可在网站上比较全球不同实验室的数据等优点,成为Nm分型的黄金标准。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不同流行株的遗传学衍变。


标签:液化气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