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营养羹有哪些)

丁楠东 0
文章来源:丁楠东

羹 | 高嗜绿蔬羹,意轻肥腻羊


羹(营养羹有哪些)


《尚书·商书·说命下》中有一句著名的话:“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谓如果烹制带汁儿的肉类菜肴,那么梅子和盐都是不可或缺的。

唐代诗人孟郊则在五言诗

《吊卢殷》中写道:“寺中摘梅花,园里翦浮芳。高嗜绿蔬羹,意轻肥腻羊。吟哦无滓韵,言语多古肠。”诗人称赞卢殷的意趣、心态和才情,说他常与花草为伴,饮食重素而轻荤,所作的诗中没有拙劣的词句,文辞蕴含着旷古情怀。其中,“滓韵”指的是品质低劣的诗,而“绿蔬羹”指的则是用蔬菜熬煮的菜肴。


“羹”这个字现在的字形源于小篆,由“羔”和“美”构成。而在小篆产生之前,它的字形很复杂——用“羊羔”的“羔”替换


“卖官鬻爵”中“鬻”字里面的“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五味盉羹也”;其他文献中的释义则或为“肉”,或为“肉有汁”。


按照《说文解字》中所收录的字形和解读,再参照后人的考释与增补意见,我们可知,该字形中的“羔”也可以写成“美”,它们实际上都表示字的意思与

“肉”或“美味”有关;而其余部分的小篆字形“图片”则形似器皿上面冒着蒸汽,意谓“烹煮食物”。所以,两个部分合起来,就表示用炊具烹制的食物,如“肉羹”之类的了。

当然,就像前面孟诗中所呈现的那样,“羹”后来也可指用非肉类食材所烹煮的菜肴。汉魏时期,曹植著名的《七步诗》中就有“煮豆持作羹”这样的诗句。


而根据《尔雅》与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等古代文献,我们得知,“肉谓之羹” “菜谓之芼 ”,即古人曾把用蔬菜制作的“羹”称作“芼”。

这个“芼”字曾出现于《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句中,含义为“拔取”,而它最初的意思却是“草覆地而蔓延”。

南宋理学家张九成曾作《拟归田园》,诗中有云:“门前草三径,堂下柳五株。虽无羊酪羹,箪瓢亦晏如。”我们根据诗的标题可知,“柳五株”显然指的是“五柳先生”陶渊明,而“草三径”则或许源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同样意指陶渊明,当然,也可能指的是新莽时辞官退隐 的名士蒋诩;“箪瓢”则出自


《论语·雍也》篇中刻画颜回清贫生活的“一箪食,一瓢饮”。这几句诗透露出了作者归隐田园的意念——他并不在意吃不到“羊酪羹”这样的美味,因为简朴的饮食同样会令他心情愉悦。


“酪”这个字左边的“酉”原本表示器皿,在这里则表示“酪”的意思与制作食品的器皿有关;右边的“各”表示“酪”在古代的读音与它接近。许慎在


《说文解字》中对“酪”的解释是:“乳浆也。”这里的“乳浆”并不等同于“乳液”,而是指一种用牛、羊等动物的乳液制成的半凝固食品,类似于现在人们所说的“奶酪、乳酪”等。

在宋代文人曾慥编纂的大型笔记小说总集《类说》中,记载了一种名为“银饼馅”的美食:“韦澳、孙宏同在翰苑,宣宗赐银饼馅,食之甚美,皆乳酪、膏腴所制。”写的是唐宣宗李忱把“银饼馅”这种美味赐予在翰林院供职的两位官员,这两位官员食用之后觉得非常好吃,因为这种美味基本上是由乳酪和动物油脂制成的。

人们制作该食物时兼用乳酪与膏腴,显然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肥美的特征。“膏”这个字由“高大”的“高”和“月”构成,“高”表示字的读音与它接近,“月”表示字的意思与肉有关。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膏”的解释是:“肥也。”而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则将其解释成:“脂也。”意谓脂肪。


苏东坡的《廉州龙眼》诗里有:“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将他喜爱的龙眼肉比喻成洁白的乳液和细腻、润泽的脂肪。


羹(营养羹有哪些)


标签:液化气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ue }); ue }); 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