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开启宝宝绘画启蒙期的五种能力!》中,小贝介绍了宝宝绘画启蒙期要具备的握笔能力、视觉能力、审美感受力、表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在0-3岁的绘画启蒙期,又会分为几个阶段呢?哪个阶段发展哪种能力,又有哪些简单而有效方法呢?
今天,咱们就聊一聊宝宝涂鸦期的正确打开方式!
涂鸦期
涂鸦期,又叫做乱画期,一般在宝宝1岁左右持续到3岁左右,1岁前称为涂鸦准备期。1-2岁称为无序涂鸦期,2-3岁称为有序涂鸦期。
当1岁左右的宝宝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操控手的运动能够产生轨迹时,涂鸦期就宣告正式开启了。
涂鸦期的特点是随着各项能力,如运动、语言、认知的发展,孩子能够自主地拿起绘画工具进行涂抹,画面是完全“抽象”的,但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能够带来欢乐的新游戏。
孩子首先会对这种自己看做是游戏的东西充满好奇,涂抹出的纷乱线条和色彩都是在探索游戏各种可能性和结果的过程。涂鸦也是孩子在不断证实自己力量成长的过程。
其次,与语言的发展一样,孩子在涂鸦中能够言说出许多意向和情感,是心理发展的另一种展现形式。
涂鸦准备期
在宝宝1岁以前,是涂鸦准备期。在这个阶段,宝宝需要完成四方面的准备。
第一,丰富的视觉刺激。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观察就没有明确的观念;没有明确的观念,就没有绘画。”
1岁前的宝宝如果没有丰富的视觉刺激,只能看到四周的白墙和有限的事物,观察能力和色彩感受力就会大大下降。
所以,这个阶段,要给孩子提供色彩鲜明的玩具和图画书,刺激视觉能力、审美感受力的发展。
第二,肢体力量及平衡性。
最常见的方法是爬行,爬行是运动的第一步,能够让孩子学习如何让身体两边协调运动,并发展腰腿力量。
除此以外,孩子还可以通过投掷锻炼臂力和平衡,通过动物操、模仿动物的形式锻炼肢体力量和平衡能力。
第三,练习操控工具。
9个月左右,孩子就可以练习握持勺子,控制方向,用勺子舀起食物,然后平移到嘴里,再拿出勺子。
1岁左右,孩子能够用四指和拇指握住勺子,与最开始握住蜡笔的手部动作是一致的。所以,锻炼孩子用勺子吃饭,就是在锻炼孩子的握笔、运笔能力。
第四,提升手眼脑协调能力。
宝宝满了1周岁,大运动及手部精细运动开始快速发展,手-眼-脑做到协调才能够控制画笔的运动。
可以通过在面团上戳洞再复原的游戏锻炼宝宝手眼脑协调能力。
经过以上四个准备工作,孩子涂鸦前需要的前置经验就基本上掌握的差不多了,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无序涂鸦期!
无序涂鸦期
在一岁半以前,宝宝还不能较好地使用笔这个工具。所以,可以让孩子使用身体或借助外力来涂鸦,这些向游戏一样的绘画活动是这个过渡期的主要内容。
手指画&手掌画
准备无毒可清洗的颜料和白纸,在孩子手指或手掌均匀涂抹后,在纸上点压、涂抹,并印上手印。
脚掌画
准备大一些、厚一些的纸张,并做好固定,让孩子坐在凳子上,一只脚蘸上蔬菜汁或无毒颜料,踩在纸上;再用两只脚蘸汁,让孩子在纸上踏步和行走。
滴流画&吹画
在纸上滴上颜料,倾斜纸面或使用吸管进行吹气,让汁液流动,形成意向不到的图案。
上面这些绘画活动可以多次进行,可以用多种不同的颜色进行尝试。经过半年的过渡后,孩子会积累很多经验。到了1.5-2岁阶段,就可以给孩子提供蜡笔了。
由于孩子对五指的操控没有完全分化,对蜡笔的操控还不熟悉,一开始在纸上的涂鸦是散乱不规则的点和线。慢慢地,能够画出横线、竖线、斜线,线的长度慢慢变长,甚至会画出复合线。
通过无拘无束的涂鸦练习,可以画出弧线的特别线条,如开放线、闭合线、之字线、波浪线等,这是画圆之前的必经阶段。
如果让孩子一直自由涂鸦到20个月左右,能够做流畅的肩肘往返运动,从而画出重叠的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孩子很快就能发现,以手腕为轴心做运动,可以画出漂亮的连续的圆圈。
经过本阶段的涂鸦,可以收集孩子的作品用以激励孩子继续涂鸦的兴趣,并不断给予孩子视觉刺激,多带孩子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锻炼孩子大运动与精细动作,让孩子手-眼-脑协调自如。
有序涂鸦期
孩子从上阶段的涂鸦行为中会发现,手的运动与涂鸦的痕迹有着必然的联系。于是,从2岁开始,孩子进入视觉统合能力的关键发展期,他开始让眼睛追随手的运动,握笔的方法也越来越接近成人。
在孩子手腕的往返运动,能够画出短而密的符复合直线,这与肩肘运动画出的复合直线不同——肩肘运动画出线较长、较疏。
很快,孩子逐渐学会使用指尖发力,能够画出单个有交叉的圆。这时,可以给孩子提供指尖力量控制工具的练习,如倒水练习,让孩子对指尖的操控越来越熟练,更省力的画出更多的形状。
在练习中,孩子获得的技巧经验与涂鸦时的用力方法是相通的——何时用力,用多大力,何时改变用力的方向。这种由大脑加工视觉信息,并引导躯体运动的脑-眼-躯体协调能力,是最初的视觉逻辑能力。
这就标志着脑开始在涂鸦行为中发挥先导作用,孩子的思维从直观行动思维逐渐转变为具体形象思维,自我意识出现。当接收到外界的视觉刺激后,孩子开始有记录、表达的欲望,涂鸦变成了有控制的运动。
生活中、自然中,很多事物都是由简单的直线、曲线和圆等形状和线条组成的。当孩子能够画出直线、曲线和圆以后,可以让孩子通过触摸单个事物轮廓,获得涂鸦的灵感。例如,树枝摸起来是直的,画出一条单独的长线段,就能表征树枝;苹果是圆的,画一个圆就能表征苹果。
当然,现实中的事物往往不止一个面,不同面的形状、大小会有不同,比如碗,平视和俯视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为了让孩子能够直观的比较,可以利用绘本里丰富的形象,描摹卡通形象的方式,让孩子感知和认知轮廓。
随着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捏”的精细动作逐渐熟练运用,能够在纸上画出没有交叉线条的圆了,是孩子在涂鸦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画出封闭的圆,需要孩子眼睛追视笔尖的运动轨迹,大脑预测线条的走向、哪个地方及时停笔,手部控制手速,是脑-眼-躯体协调能力达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完成的。
孩子往往会画一些印象深刻的事,例如高兴、感动、有趣的事,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事。与孩子互动时,他们深刻的经历体验就是创作的最好素材和灵感。
0-3岁的阶段,是绘画启蒙的黄金时期,借助涂鸦的形式,孩子能够发展认知、表征、语言、想象的能力,不仅为孩子早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够给孩子未来的人生奠定基础。
标签: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