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沿:分布式储能靠汽车!氢燃料电池将成热点!

陈俊明 0
文章来源:陈俊明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内容规划了储能产业未来?锂电回收、氢能产业发展等储能产业热点话题引起了哪些代表委员的关注?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小编汇总了针对储能行业发展关键提案、议案,找寻储能产业未来走势,破解行业发展难题,这些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将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三大利好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继续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行业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继续重点推进蓝天保卫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1、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将继续培育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也透露出未来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相关产业的扶持将会继续,利好动力电池等相关产业。

  2、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材料和设备等制造企业来说,税率下调将进一步减少企业负担。

  3、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将有助于国内优势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这将有利于国内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转移与合作。

  分布式储能瞄准电动汽车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曾毓群

  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特点,大规模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输送和消纳是我国能源战略转型过程中亟需破解的瓶颈难题。在风力光伏发电侧配套储能设施,可有效平抑风光发电波动,提升清洁能源的供电质量,促进大规模的新能源消纳。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后,如无序充电将会对电网造成巨大冲击,如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分布式移动储能单元,实现和电网互动,不但可以避免冲击,还可以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

  委员建议


  让新能源汽车成为分布式储能设施

  曾毓群建议一是针对风能和光伏发电的间歇性特点,在西部大力建设光伏和风力发电设施并配套建设锂离子储能电站,来减少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占比。

  二是加快推进西电东输,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清洁的电力能源。

  三是通过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使之成为分布式储能设施,与电网智能互动,发挥移峰填谷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动力电池回收需落实生产方责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锂电池广泛应用,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购置补贴、税费减免、研发支持、消费优惠、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蓬勃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0.7万辆、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到2020年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锂电池产业也在迅猛增长,因此,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已迫在眉睫。

  现状速递


  加快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迫在眉睫

  据锂电大数据网专家分析,预计到2018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废旧回收市场将初具规模,累计废旧动力锂电池超过12GWH、报废量超过17万吨,从中回收钴、镍、锰、锂、铁和铝等金属所创造的回收市场规模将超过53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100亿元,2023年废旧动力锂电池市场将达250亿元。同时,这些废旧动力锂电池拆解过程也会产生废气、废液、废渣等污染,一旦有机电解液和钴、铜、镍等重金属物质渗入水和土壤之中,就会带来生态环境安全隐患,甚至会危及人类健康。如果不对废旧动力锂电池进行必要的回收和处理,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因此,加快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迫在眉睫,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深度解码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动力蓄电池报废后,如果处置不当会给社会带来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从2015年开始,国家和有关部委就陆续下发相关要求,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进行规范。

  2018年1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当年8月,《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施行,要求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实行溯源管理,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学院校长

陈晓红

  委员建议


  生产企业可建立回收利用系统

  “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经销商、消费者在动力蓄电池回收环节都应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陈晓红认为,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链条中,生产企业应承担回收、处置与循环利用责任,可根据自身能力自建,或通过成立生产者责任组织的方式建立回收系统。“经销商、消费者应分别承担接收和主动交还废旧动力蓄电池的责任。此外,政府还应出台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同时完善监督执法机制。”

  陈晓红建议,要针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处理等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行业标准,并推进全产业链技术合作,积极探索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场景和潜在市场,充分挖掘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价值。

  她同时建议,打造规模化、智能化、可追溯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网络平台,并引入区块链技术进行电池溯源,为产品流向记录不可篡改的溯源信息。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电池集团党委书记

张天任

  委员建议


  加强报废动力锂电池再生循环利用

  一是研究电池标准化并落实可追溯体系。加强对动力锂电池的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等标准化进行研究,尽快制定动力电池编码强制标准,将可追溯系统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管理挂钩,确保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记录,提高检测评估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二是加大电池回收再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加大对废旧锂电池拆解、重组、测试和寿命预测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提高其技术成熟度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提高电池拆解、重组及回收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和回收效率,使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具有经济可行性和安全性。

  三是制定和实施动力电池回收奖惩措施。制定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激励实施细则,建立赏罚机制。比如,对未按照回收政策履行责任义务的企业进行惩罚,对电池回收企业和电池再利用企业按照电池套数、容量等方式进行补贴,实行税收优惠,确保回收再利用企业的经济性;对消费者可采用押金和奖励并行的制度,培养消费者动力电池回收的意识。

  四是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试点和推广应用。积极创新商业模式,积累经验后对具有推广价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复制。落实动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建设,并利用补贴机制和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但避免一些投机企业为了补贴跟风进入这个行业,形成公平和良性的竞争机制,以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氢燃料电池成为技术先驱

  氢燃料作为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新能源,是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和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必然选择。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我国车用氢能产业受到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极大关注,已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动力系统、整车集成等核心技术,并开始了燃料电池汽车小批量生产和示范运行。但是,我国车用氢能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一些突出问题,氢能生产、储存、运输方面目前还缺少统一规划与布局,相关配套检测与检验机构尚不完善,氢燃料产业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现状速递


  氢能产业发展难题众多

  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营加氢站15座,20余座加氢站正在规划建设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为5000辆。不过,由于没有明确的加氢站建设和运营主管部门,加氢站建设过程中,规划、立项、审批、运营监管常会遇到难题。同时,行业内跑马圈地、产业无序发展苗头呈现。加氢技术虽已开始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但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关键材料部件缺失,燃料电池用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技术成熟度不高,氢气压缩机、70MPa储氢气瓶等核心部件依赖进口。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黄河

  委员建议


  加快推进车用氢能产业发展

  黄河建议,首先应完善车用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由国务院牵头,明确我国车用氢能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和牵头部门,加快推进车用氢能产业协调发展的组织机构建设,制定国家车用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强化对产业有序发展引导,从顶层设计上组织产业链企业协同有序竞争,督促指导地方政府和企业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基础和自身竞争力,科学合理布局区域产业,避免投资过热、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

  第二,构建支撑车用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对自主技术创新、产业化技术开发、产业示范应用、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措施。突出鼓励相关企业加大氢能利用关键技术攻关,突破燃料电池、氢气存储和运输等核心技术瓶颈,实现相关设备国产化。完善行业相关标准。充分参照国际标准和行业惯例,构建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并制定氢能与燃料电池安全性、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等管理规范。

  第三,加快加氢站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预计中国2030年将达到1000座加氢站,但目前没有详细的站点网络规划,仍处于“各自为战”阶段,建议加强加氢优化布局的顶层设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油、气、电、氢四种能源车辆共存,应充分考虑当前土地资源稀缺性,油氢合建站是满足能源补给的最佳方式,加氢站布局应以油氢合建站为主,单一加氢站为辅,实现节约土地资源和投资成本。同时,财政优惠政策要向网点建设与运营环节适度倾斜,鼓励引导各方资本进入加氢行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邹磊

  委员建议


  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

  邹磊建议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体系,制定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战略及实施路线图。以此加快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尹同跃

  委员建议


  将氢能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

  尹同跃建议由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将氢能从国家发展重点方向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副董事长、总裁

王凤英

  委员建议


  加快我国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王凤英建议加强氢能源基础设施尤其是加氢站的建设发展,理顺整个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链,以此推动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应改变加氢站补贴形式,加大补贴力度,避免加氢站成为地方政府形象工程,“建而不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相关政策,聚焦车用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制氢、储氢、加氢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并细化氢能源技术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监管的相关制度,建议参照天然气加注站的管理方式对加氢站进行管理。

  此外,还要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全国加氢基础设施,降低审批难度,整合优质资源,鼓励多方合作,组建加氢站建设运营“国家队”,统一规划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布局,促进氢能源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发展。

标签:行业新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