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保真委员会成员(315打假投票)

王阳远 0
文章来源:王阳远

昨天是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宜“打假”。

小团这里所说的“打假”,可不是要跟大家讨论哪家的商品质量不过关,而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民国人物的逸闻趣事,想带大家了解那些民国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许他们真实的样子与你想象的不尽相同,甚至相去甚远。

读完这些故事,也许你就会感叹,原来他是这样的民国人物。

留做人质的“神经病”

章太炎

315打假保真委员会成员(315打假投票)

章太炎,名炳麟,清末民初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大师,同盟会和辛亥革命时期反清讨袁的重要领袖。在与立宪派、保皇派论战中功勋卓著,成为坚守舆论阵地的巨匠。

章太炎总是天马行空,桀骜不驯。很多人都说章太炎是神经病,并直呼他为“章疯子”。章太炎毫不在意,而且给疯子以新的解释,可谓振聋发聩,骇世惊俗。

“请看,很多大事业,不是有神经病的人,是断不敢想的;就是想到了,也不敢说;就是说了,可一旦遇到艰险,不是有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单枪匹马,一往直前的!所以,古往今来,凡有辉煌成就的伟大人物,必须都有神经病。就为这个缘故,我章太炎承认自己有神经病,是个章疯子。我也祝愿在座的同志们人人个个都有一两点神经病。近来常听人传说,某某某有神经病,某某某也得神经病,疯了。我看,不怕有神经病,怕只怕在功名利禄升官发财面前那头脑就清醒了、那神经病就没有了的人,这才是最要不得的!”

除了行事桀骜不驯,章太炎对人情世故亦毫不知悉,出了门往往不能自归。他的弟子黄侃同他一样,也是一个呆痴。

一次,师生到茶馆小酌,结账时发现都没带钱,于是决定将章太炎留做人质,黄回家取钱。不料,黄到家正好收到朋友寄来的新书,一看成痴,边吟边咏,忘乎所以,竟将茶馆的人质抛诸脑后……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可能觉得章太炎是个我行我素的人,但实际上这位“章疯子”对家人却极其温柔,极富耐心。他曾给妻子、女儿和女婿写过许多书信,从这些书信的字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具有家国情怀的革命家对家人的念念不释与牵肠挂肚。

315打假保真委员会成员(315打假投票)

章太炎家书

一生节俭,赁屋居住

蔡元培

315打假保真委员会成员(315打假投票)

蔡元培,字孑民。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 年至 1923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为建立民主制度、发展我国文化教育科学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蔡先生一生勤劳节俭,到晚年连一所自己的房屋都没有。

每到一处,都是现租房屋居住。他的书籍也分别寄存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处,用时极不方便。他的朋友和学生蒋梦麟、胡适等倡议集款给他建房。

1936 年蔡先生 70 寿辰的前夕,蒋梦麟写给蔡先生的贺寿函说:

“我们都是平日最敬爱先生的人,知道明年 1 月 14 日是先生 70 岁的寿辰,我们要送一份先生最缺少的东西——房屋做贺礼。先生为国家、为学术、劳瘁了一生,至今还没有一所房屋,所以不但全家租住人家的房屋,就是书籍,也还分散在北平、南京、上海、杭州各地,没有一个归拢庋藏的地方。因此,我们商定这回献给先生的寿礼,就是房屋……”

蔡先生表示不愿接受。

1937 年 1 月 26 日,朋友和学生为蔡先生贺寿,到场 200 多人。马君武致贺词,内有“希望先生不以为老,领导群众努力救国”词句。

蔡先生答词,讲话中有“……惟马先生要我‘不以为老,努力救国’之句、极愿接受。”

蔡元培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可钦可敬。

其实,蔡元培先生担任北大校长时的月薪是600元,以蔡先生当时的收入,在北京购置一套房产并不难。但是蔡先生为什么会选择终生赁屋而居呢?

315打假保真委员会成员(315打假投票)

辛亥著名人物传记丛书:蔡元培

“沉浸式”授课

梁启超

315打假保真委员会成员(315打假投票)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戊戌变法领袖,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讲课,声若洪钟,撼动屋梁;神态如音乐家演奏,戏剧家表演。有时摇头晃脑,有时拍手顿足,讲到激昂慷慨处,怒发冲冠!讲到凄凉处,痛哭流涕;听课者也深受感染,悲则如泣如诉,涕泪滂沱;乐则捧腹大笑,忘乎所以。

他博闻强记,记忆力非凡,四书五经、历史典籍、诗词歌赋,往往张口即诵,一旦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秃头,记忆便又畅通,流水般背诵下去。

他敲头的时候,学生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大家跟着他一块欢喜。

讲到得意时,便成了表演。那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他最喜爱《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讲到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他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忽地张口大笑了。

他讲课认真吃力,渴了便喝一口开水,掏出大块毛巾揩脸上的汗,不时地呼唤他坐在前排的儿子:“思成,黑板擦擦!”梁思成便跳上台去把黑板擦干净。

每次钟响,他都讲不完,总要拖几分钟,然后在掌声中大摇大摆步出教室。

梁启超曾在诗中写到:“献身甘做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看完梁启超在授课时忘我的模样,似乎能够明白他为什么能够成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

315打假保真委员会成员(315打假投票)

梁启超传

“末代皇帝”的珍藏

溥仪

315打假保真委员会成员(315打假投票)

爱新觉罗·溥仪,生于北京,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1950 年 8 月初,溥仪一行伪满战犯由苏联押解到抚顺。

在这期间,他所怀念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前妻谭玉龄。他的衬衣兜里总放个小皮夹,里面珍藏着她的一张 4 寸照片,他经常悄悄拿出来,双手捧着,远看、近看、迎着光亮看,然后再放进小皮夹,珍藏到衬衣的小兜里。

有时,他又悄悄打开一个已经发黄了的纸卷,里头是一绺半尺长的黑发,他默默地抚摸它,又放在脸上紧贴它,久久不放。这也是前妻谭玉龄的遗物。

他还有一件更珍贵的东西,在一个小纸包里放着四个指甲盖,这也是前妻的。

这三样东西,犹如他的生命一样,由长春带到通化,又由苏联带到抚顺。8 年多来,一直贴身珍藏着。

1937 年,谭玉龄在 17 岁时入‘宫’为妃,溥仪是想惩罚失节的婉容而故意这样安排的。谭情性温柔,而且很有民族意识,对日本人很有抵触情绪,为此,1942 年日本人借她得伤寒之机,给她注射毒针,立即死去了。

溥仪痛不欲生,生活中唯一的安慰者突然消失了,他按照满族人的习惯保留了她的遗物,永远珍藏着。

可以看出,溥仪对谭玉龄情根深种,但是,谭玉龄去世不久,溥仪就迎娶了另一位“福贵人”李玉琴。既然溥仪对谭玉龄如此念念不忘,又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另娶他人呢?

315打假保真委员会成员(315打假投票)

遥远的帝婿


标签:行业新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