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关键词道尽全球汽车业上半程

刘楠远 0
文章来源:刘楠远

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代表的“新四化”浪潮正在将汽车业推向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犹如惊涛骇浪,不仅给全球汽车市场带来强烈冲击,也给车企带来严峻的挑战。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各大市场汽车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为了避免疫情扩散,全球各地的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不得不在一段时间内停工停产,好在目前已经逐步恢复生产。销量下滑和停工停产引发了汽车产业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例如跨国车企普遍呈现大面积亏损状态,不少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大幅裁员关厂,以节省开支。与此同时,汽车厂商也在积极融资,以保证现金流。值得一提的是,车企在应对诸多挑战的同时,也通过捐款捐物、转产防疫物资、为社会提供用车服务等方式支援抗疫,凸显了行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虽然疫情给全球汽车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此次危机加速了自动驾驶领域的分化,促使车企同科技公司牵手合作,衍生出新的格局。今年上半年,线上售车、新车“云发布”俨然成为汽车行业新常态,传统车展岌岌可危。面对车市崩盘,各国政府一方面推迟了新排放标准的实施时间,另一方面也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并将补贴政策的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上。在车市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部分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却逆势上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也不断攀升。总的来说,2020年上半年的确很难,但全球汽车业仍需直面挑战、破浪前行。

抗疫显担当

今年年初,疫情在中国暴发时,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极度紧缺,五菱、比亚迪、广汽等车企迅速响应,改造生产线,很快实现了口罩等物资的生产和供应。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世界各地的汽车厂商都开始转产关键性的医疗用品——从口罩到呼吸机,以满足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对这些医疗物资的巨大需求。

今年3月,在美国第一波疫情暴发初期,总统特朗普按美国《国防生产法案》要求通用汽车、福特等车企生产呼吸机等医疗设备。3月20日,通用汽车宣布与美国Ventec Life Systems医疗设备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制造呼吸机。福特则与口罩制造商3M以及通用电气医疗公司合作,生产防护口罩、呼吸机和面罩等物资。特斯拉也加入到生产呼吸机的大军中,7月1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社交媒介上表示,该公司将生产移动分子打印机,帮助德国企业CureVac研发新冠疫苗。

作为此前的疫情重灾区,意大利、德国、英国在疫情暴发时都与当地汽车厂商商谈,要求它们转产呼吸机等医疗器械以及口罩等防疫物资。英国政府也要求包括日产、福特、捷豹路虎、本田、迈凯伦在内的在英汽车制造商为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帮助,制造包括呼吸机在内的医疗器械。汽车厂商也积极响应政府的要求和号召,生产口罩和防护面具,大众甚至尝试使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呼吸机。

点评:全球汽车企业高效抗疫,转产驰援,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汽车业整体的责任与担当。

瘦身·节衣·缩食

为了渡过艰难时期,今年上半年,从跨国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到出行公司,纷纷跳起了“瘦身操”,通过裁员关厂等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缩减开支。

据统计,此次跨国车企裁员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其中,戴姆勒表示将加大成本削减的力度,计划减少14亿欧元的人事支出,并将日前公布的裁员名额从1万人增长到1.5万人。由于市场需求疲软,宝马将3.4万名员工调整为短时工作制,只领取部分薪酬,剩下的工资由德国政府补贴,并且决定削减6000个全职岗位,大规模取消临时工和短时合同工。奥迪宣布将在2025年前裁员9500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0%。雷诺则提出优化行政和营销成本,计划在全球裁员约1.5万人,涉及该公司全球近10%的员工。日产在最新中期规划中表示要削减20%的产能和产品线,预计裁员人数至少2万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5%。此外,沃尔沃、捷豹路虎、阿斯顿·马丁、迈凯伦、宾利等车企均公布了类似的裁员计划。

车企节衣缩食势必影响到供应链,不少零部件供应商也不得不以裁员来应对困境。据报道,由于疫情导致需求下滑,采埃孚计划到2025年裁员1.2万~1.5万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0%。奥托立夫也表示,计划在8月之前裁员。此轮裁员风波也波及到共享出行领域。前不久,美国网约车巨头优步连续两次宣布裁员,总人数共计6700名,超过优步员工总数的20%。另一大巨头来福车5月初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82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7%,印度网约车公司Ola也宣布裁员1400人。

点评:从短期来看,裁员是车企节省成本、应对危机的“特效药”;从长期来看,裁员也可以为车企向“新四化”转型预留人才缺口和资金支持。可以预测,裁员有可能成为行业短期内的“常规操作”。

现金为王

对车企来说,现金流动性就是它们的“血液”。疫情引发的经济下行,给车企带来的最大困难就是流动性风险。为保证“供血”充足,车企正想方设法保证现金流,包括使用企业信用额度、发行债券、向银行贷款、暂停发放股息分红、搁置非紧急项目等。

为应对疫情造成的工厂“停摆”、销量下滑冲击,通用汽车近期撤回了其2020年财务业绩目标,同时启用160亿美元信用额度,并延长了36亿美元的3年循环信贷协议,以及与通用汽车金融业务公司共享的一项20亿美元的循环信贷协议。福特则启用两笔未使用的信用额度,共计154亿美元。近日,意大利政府批准了向菲亚特克莱斯勒(FCA)提供的63亿欧元国家贷款,这也是疫情暴发以来欧洲最大的一笔针对汽车业的国家贷款。另外,标致雪铁龙(PSA)、戴姆勒、宝马、捷豹路虎等多家欧洲车企都签署了新的信贷协议,以筹集资金,丰田、日产、马自达等日本车企也不例外。

除车企之外,上下游零部件供应商也面临现金流告急的危机。法雷奥在与几家银行协商后,获得10亿欧元的信贷额度。爱信精机则决定将融资金额从1000亿日元追加到4000亿日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为应对新冠病毒疫情暴发所带来的冲击,全球汽车行业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已经筹集了1550亿美元资金。其中,汽车厂商在疫情期间发行的440亿美元债券,超过了该行业以往任何一个季度的发行量;疫情期间筹集的1110亿美元贷款再加上180亿美元尚未完成的交易,将与2019年一整年的1330亿美元相当。

点评:不少业内人士直言,这次疫情危机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影响可能要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加严重。对于“烧钱”不止的车企来说,未来恐怕将长期处于缺钱状态,如何保证现金流动性恐怕将成为一个长期性的任务。

自动驾驶格局重塑

对于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来说,资金始终是其绕不过去的一道“生死之门”。在疫情带来的资金、运营等困境之下,自动驾驶初创企业裁员、破产、关闭的新闻屡见不鲜,例如美国自动驾驶卡车初创企业Kodiak Robotics、自动驾驶送货机器人公司Starship,甚至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等都相继传出裁员消息,而美国自动驾驶卡车初创企业Starsky Robotics已停止运营。

对于传统汽车厂商来说,自动驾驶部门不仅“烧钱”,而且短期内无法盈利,因此在较大的资金流压力之下,部分车企暂缓对自动驾驶的投入,例如福特宣布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推出时间由原计划的2021年推迟到2022年。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在今年5月宣布,将搁置一些自动驾驶投资项目。此外,戴姆勒与宝马于近期宣布中止双方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理由是成本太高,开发共享的自动驾驶汽车平台是一项比预期更加复杂、成本更高的工作。

但从长远来看,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因此,车企与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也在升温。6月25日,Waymo宣布与沃尔沃达成合作。同样选择牵手的还有梅赛德斯-奔驰与英伟达,双方共同开发下一代车载计算架构,支持自动更新最新的自动驾驶服务和功能。与此同时,电商巨头也在积极抢滩自动驾驶,亚马逊收购美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Zoox就是最新的案例,中国电商巨头,例如京东、阿里菜鸟、苏宁易购等,也不断深化在无人配送领域的布局。

点评:随着自动驾驶行业淘汰赛加速,“抱团取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此外,从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入手,例如无人配送,也成为疫情之下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商业化的一大抓手。

万物皆可“云”

近年来,社交媒介引领的在线和碎片化传播的兴起,正在使传统的汽车销售、汽车发布和车展转战线上,此次疫情的暴发更加快了这一进程。为防止疫情扩散,汽车经销门店被迫关闭,传统的购车渠道几乎完全被切断,线上售车成为汽车业的“救命稻草”。疫情期间,汽车制造商迅速从单一的线下销售方式转向全数字化购车模式。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网页浏览车型信息,还可以在线观看新车视频、参观数字展厅、线上配置新车选项、进行VR(虚拟现实)试驾等,FCA和通用等车企还推出了专门的线上购车计划,消费者可以在线上完成所有购车流程,只需要等所购车辆送到门口。

今年上半年,以“直播卖车”为代表的数字化营销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的重点,包括丰田、大众、奔驰在内的很多车企都通过“云直播”和“云发布”在线上发布新车。虽不在现场,但消费者依然可以通过“云发布”“眼见为实”。不仅线上发布会,经销商还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线上营销活动,虽然身边不再有销售顾问,却有带货主播、流量明星与消费者互动交流,将线上流量转化为实际销量。

事实上,车企参加传统车展的意愿正在连年降低,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今年破天荒出现了一个没有国际性车展的上半年。原定于今年3月举行的日内瓦车展在开展前临时被叫停,成为今年首批受到疫情影响而取消的车展之一,而车企也纷纷选择“云直播”发布新车。加上此前已经宣布取消的2020巴黎车展和北美车展,今年国际大型车展恐怕仅剩北京车展和东京车展。未来,传统车展可能会更多地与直播等形式相结合,并通过VR/AR(增强现实)等观展技术手段吸引观众。

点评: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走向云端无疑是汽车行业在疫情面前寻得的最佳求生路径。随着5G时代的到来,线上销售和发布或许会受到越来越多车企的青睐。

新能源车市跑赢大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很多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出计划。例如,通用汽车在3月推迟了全新凯迪拉克Lyriq电动汽车的发布时间,随后又宣布推迟发布原定于5月推出的新款悍马电动汽车。福特也推迟了备受期待的野马Mach-E电动汽车的交付时间。不少造车新势力企业面临“出局”的风险。

今年上半年,全球各地车市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但电动汽车销量的跌幅普遍好于整体汽车市场。根据EV Sales的数据,今年5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14.5万辆,环比上涨31.1%,同比虽下降19.3%,但下滑幅度有所收窄。在经历3月、4月的销量暴跌之后,欧洲车市于5月开始逐渐“回暖”,尤其是电动汽车。根据Inside EV网站公布的数据,今年6月,法国电动汽车销量高达2.26万辆,同比增长231%。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高达1.37万辆,创历史新纪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低谷。今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4万辆,同比下降33.1%。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9.3万辆,同比下降37.4%。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已经出台,今年补贴力度平稳过渡且补贴政策延长两年,但退坡的影响还在延续,二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出现明显好转。不过,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随着厂商和消费者对低补贴市场的适应,车企在战略和车型等方面做出调整,再加上去年下半年市场基数较低,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持续大幅下滑的状态有望结束。

点评:尽管受到疫情的冲击,多家汽车制造商仍坚持将电动化进行到底。当前,中国、韩国和欧洲多国都将刺激车市的重点放在电动汽车上,下半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将加快复苏的脚步。

政策扶持重在低碳

面对车市受到的严重冲击,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刺激政策,帮助汽车产业渡过难关。不论是中国、还是欧洲各国显然都将刺激政策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和环保车型上。4月23日,中国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公布《四部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除继续免征购置税外,《通知》明确在未来两年平缓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力度,机要通信公务采购原则上选择新能源汽车,并支持“车电分离”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长期命题。除此之外,放开汽车限购和以旧换新也成为部分地区刺激汽车消费的“组合拳”。

在欧洲,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此前向欧洲议会提交了一项总值达7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含对汽车业的支持,重在刺激经济,推动向碳中和社会转型。加上欧洲理事会近期达成的总额为54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欧盟层面应对疫情、刺激经济的财政资金总额将达到1.29万亿欧元。

今年春季,欧洲主要国家遭受新冠疫情重创,几乎所有成员国都已在内部推出部分经济刺激计划。法国政府出资80亿欧元扶持汽车业,该国于6月1日开始启动“以旧换新”政策,换购符合欧盟最新排放标准的新车和二手车消费者,最高可获得5000欧元的补贴,同时向购买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提供补贴。与法国一样,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也公布了汽车业援助计划,重点均在低碳、环保汽车。其中,德国不仅拨款500亿欧元用于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以及扩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求所有加油站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以刺激电动汽车消费。

点评:作为很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受到国家的优先支持。毋庸置疑,汽车业的未来是电动汽车,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多国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都将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上。

汽车排放升级按下“暂停键”

今年上半年,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多数行业都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不仅导致销量下滑,相关研发和试验工作也随之停止。但包括中国、欧洲等在内,新排放法规却实施在即。因为避免让车企承担更大的压力,能否暂缓排放法规的实施成为上半年讨论的议题之一。

早在3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正式宣布终结前任总统奥巴马时期的美国新车燃油经济性标准(CAFE),并颁布新的燃效新规(SAFE),将2021~2026年期间每年新车燃油效率提升的幅度从目前的5%降至1.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其他国家寻求暂时推迟排放法规不同,特朗普政府此次是全盘推翻之前的排放法规,放宽燃效标准。

中国此前决定从今年7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国六a排放法规。受疫情影响,今年5月初,中国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的公告》,调整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项,对国五排放汽车的销售和注册登记增加6个月过渡期,并将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PN限值)过渡期截止日期延长至2021年1月1日。

当前,欧洲汽车制造商也在呼吁欧盟推迟欧Ⅵ排放新规的实施时间,以获得更多的时间清理库存车。ACEA主席、FCA首席执行官麦明凯日前致信欧盟委员会,请求欧盟推迟6个月时间执行新排放法规。目前不符合欧Ⅵ排放标准的库存车大约有60万辆,由于疫情导致审批程序受阻,很多汽车制造商无法对其车辆进行认证,导致新车不能进入市场销售。

点评:诚然,全球汽车排放升级由于疫情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推迟排放新规的实施只应是缓兵之计,给汽车厂商一个不算长的过渡期,无可厚非。像美国这样直接下调燃效标准,将会直接影响该国新能源车市的发展,显然弊大于利。

标签:行业新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