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为女性非怀孕期体内最主要的雌激素成分。
成年女性血清E2含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卵泡早期E2: 25~45pg/mL ,若>80pg/mL ,提示前黄体期募集的可能,卵巢功能下降;
排卵期1~2d血清E2迅速上升达到第1次峰值,称排卵峰。
每个成熟卵泡分泌E2: 250~300pg/mL;
E2排卵前高峰多发生在 LH 峰期1d,持续约48h;
于排卵后迅速下降;
黄体成熟后(LH 峰后6~8d)E2再次上升形成第2高峰,称为黄体峰,峰值125~250 pg/mL ,约为排卵峰峰值之半。
卵泡早期检测E2水平,可诊断卵巢的储备功能;
应用药物诱导排卵又超促排时,根据E2浓度可粗略反映卵泡的成熟度及估计成熟卵泡数目。
绝经后,E2水平大多低于30pg/ mL 。
月经周期第1~3天检测E2水平(基础值),基础E2水平升高预示卵巢储备的下降。
这是由于随着卵巢储备的降低,颗粒细胞凋亡增加,抑制素生成减少,晚黄体期及下个月经周期早卵泡期 FSH 水平上升,刺激卵巢产生E2,从而使基础E2水平上升。
基础E2水平≥45pg/mL 时,卵泡发育数减少,获卵率、受精率、妊娠率降低;
基础E2水平≥75pg/mL 时,难以荻得妊娠;
基础E2水平≥80pg/mL 时,周期取消率可达33%。
但单纯以基础E2水平作为卵巢储备的指标,假阳性率高。
血清E2水平可预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 OHSS 是超促排卵周期中很严重的并发症。体外受精周期中,监测E2水平对 OHS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HCG 注射日E2水平>2500pg/ mL或迅速升高,均有发生 OHSS的风险。
E2水平亦是确定青春期启动及诊断性早熟的激素指标之一。
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血E2水平>75pg/m 可诊断为性早熟。
E2水平增高主要见于女性排卵前、正常妊娠期、多胎妊娠、糖尿病孕妇、卵巢癌、颗粒细胞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肥胖等。亦可见于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肌梗死、心绞痛、冠撞动脉狭窄、肾上腺皮质瘤、吸烟者等。
E2水平降低见于妊高征、卵巢肿瘤、女性性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卵巢切除后、卵巢早衰、闭经、不孕症、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前叶功能不全、轻度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葡萄胎等。
重症妊高征时E2含量极度降低,提示胎儿可能已宫内死亡或无脑儿。
绝经后肺心病患者的E2水平降低较同年龄健康者更为明显。
基础E2水平升高、 FSH 水平正常,是介于卵巢功能衰竭和正常之间的中间阶段,即卵巢早衰隐匿期。
随着年龄及卵巢功能衰竭,就会出现高水平 FSH 和 LH 、低水平E2状态,尤其 FSH 水平≥40mlU/mL 时,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基础E2、 FSH 、 LH 均呈低水平,为低促性腺激素缺乏症,提示病变在下丘脑垂体,如席汉综合征等。
E2维持在较高水平,无周期性变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个内分泌特征,同时,血清 T 及 LH 水平增高, FSH 水平降低, LH / FSH >2~3。
标签: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