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配套政策来了,你怎么看?
三孩政策从颁布以来,就备受关注和争议,关于生不生娃的争论也从未停止。不过,生育与否是个人的自由,有条件、愿意生的家庭当然可以积极响应政策。那么什么时候可以正式开始生育三孩呢,即办理准生证呢?
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2021年5月31日之后,均可以生育三孩,新政策出台前“生育服务登记证”到所在地登记备案,待出新“生育服务登记证”后进行补办。女方生育三孩享受国家法定产假98天(针对全国性政策)。
三孩生育有哪些配套支持措施?
现在提高生育意愿面临的挑战极大:首先,许多未婚青年结婚意愿低,认为结婚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已婚还未生育的年轻夫妻生育意愿也很低,高额的育儿成本让他们望而却步;已有孩子的家庭更是想生不敢生,经济压力大、孩子无人照料、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出台了许多三孩配套的政策,包括:
- 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
- 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综合防治出生缺陷、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
- 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 将企业实施女职工特殊保护作为评定企业诚信等级的标准;
- 支持开展课后服务、暑期托管服务等,为青少年教育减负;
- 草拟开展女职工产假、哺乳假等工作方案。
儿童医疗方面,卫健委将增加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科建设。为0至6岁儿童提供健康检查、重点疾病防治与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
推进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制(修)订保育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等文件。
不要盲目生孩子,不要带着功利心和目的性
父母育儿过程虽然艰辛,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带给爸爸妈妈许多治愈、欢乐和惊喜。最重要的是,孩子会给予我们最无私最温暖的爱。
近日,一则“为救母亲狂啃馒头,12岁女孩1个月增重20斤”的新闻冲上热搜。
女孩名叫王婉婷,家住大庆市林甸县。妈妈在今年年初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婉婷得知体重要达到130斤以上,才具备基本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她为了救妈妈于是开始不停吃馒头增重。一个月增重20斤。
其实孩子比我们知道的更爱我们,而且他们的爱常常是以爸爸妈妈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表达的。婴儿时期,他们的爱表现在对父母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对父母的爱更是无处不在。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纯洁的,无私的,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也不能带着功利心去生育和养育孩子,觉得一定要从孩子身上得到什么。三孩政策的到来,对于喜爱孩子但又怕超生的家庭来说是个福音,但显然也有许多家庭不适合生三孩。
比如已经有2个孩子,但是其实负担不起三孩抚养费用但又非要拼着生一个男孩或女孩的家庭;
又比如本就不富裕甚至生活困难希望通过生孩子增加劳动力来改善生活状况的家庭。
以上这两种明显都是带着功利心去要孩子。可想而知,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教养都无法得到保证,一旦父母的期待落空,整个家庭的物质条件会更匮乏,更别提给孩子足够的爱了。不要将自己无法实现的事情去寄托到一个还未出生的新生命身上,这是为人父母应有的职业操守。
虽说现代社会内卷严重,但每个家庭的物质条件基础不同,父母只要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保障孩子身体发育以及接受义务教育,并且做好家庭教育即可,没有必要一定要在物质上进行攀比,打肿脸充胖子更是不可取。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孩子的人生由孩子自己做主,父母也是人,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尽力即可。孩子成功,可以感谢父母;但若未来孩子的人生过得并不好,也不该责怪父母。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花花最大的动力!
本文由花花是花钱的花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标签: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