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小伙耳朵长期流脓
原来是耳内长了颗“瘤”!
医生告诉他
这种疾病严重的时候
还可能会“吃”掉骨头
引起脑部感染甚至是脑脓肿
危及生命!
这到底是个什么病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耳朵里藏了颗“定时炸弹”
患者张先生,自幼耳朵进水或者受凉感冒后,耳朵就会流水,还有臭味,这些症状让他烦不胜烦。在外院反复就诊,清洗、点耳剂滴耳、口服抗生素后,他的症状得到暂时好转。但十年过去了,耳朵不仅流水越来越频繁,听力也越来越差了。经人推荐,张先生慕名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完善检查后诊断为中耳胆脂瘤。
这种微创手术让他终于恢复了听力!
胆脂瘤在临床上常被比喻为一颗埋在耳内的“定时炸弹”,可危及生命,一经发现应尽快“拆除”。目前耳显微手术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主要方式,传统耳显微镜手术需要切开耳道,磨除耳道、乳突的部分骨质来显露深部隐蔽的腔隙,达到清除病变目的。但该手术存在耳后大切口、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等不足。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王鹏举带领团队认真研究患者病情后,决定对其实施全耳内镜手术。王鹏举主任、姜妍副主任医师借助耳内镜通过耳道进行中耳胆脂瘤切除,完成同期钛质人工听骨植入、鼓室成形术。整个手术过程更加微创,无外在切口,不需磨除过多骨质,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第三天就办理了出院手续,目前患者听力已恢复正常,鼓膜修复良好,胆脂瘤无残留或复发。
耳内镜手术是利用天然的外耳道,通过不同角度的内镜、手术器械来探寻和清除中耳腔内的病灶,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结构,松解或重建听骨链,修补鼓膜,达到功能性手术的目的。相对传统显微手术,耳内镜手术后患者舒适化程度明显提高,住院时间短,实现了快速康复。
什么是中耳胆脂瘤?
现在不少市民谈“瘤”变色,然而此“瘤”非彼“瘤”,中耳胆脂瘤是中耳炎的临床分类之一,非真性肿瘤,而是由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组织在中耳腔内增生、堆积而形成囊袋结构,囊内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及胆固醇结晶。
中耳胆脂瘤的危害和症状
危害
虽然它不是“瘤”,却像瘤一样会破坏周围骨质,并向四周不断膨胀、扩大,甚至出现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因此要格外重视。
症状
1.耳朵流脓
耳内长期持续流脓。脓液呈黄绿色,脓里常有豆腐渣一样白色物质和脓液一起向外流出,脓味特臭。病情严重时耳内会流出带血的脓液。
2.听力下降
胆脂瘤结晶体毒性腐蚀性较强,因而容易造成耳内多处骨质坏死。病情长时间久治不愈会导致严重的听力下降或听力消失,成为永久性耳聋。
3.面瘫
不断扩大的胆脂瘤会侵蚀面神经骨管,面部神经遭到压迫,造成面部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眼睛无法闭合、嘴歪、味觉减退等现象。
4.迷路炎
迷路炎即内耳炎,为耳部感染侵入内耳骨迷路或膜迷路所致,是常见的并发症。可有眩晕、耳聋、耳鸣,可伴有恶心、呕吐、心慌等植物神经症状。
5、颅内并发症
发生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如硬脑膜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脑膜炎及脑脓肿等,不及时处理将危及生命。
中耳胆脂瘤应尽早治疗
胆脂瘤保守治疗无效,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一般治疗越早,预后越好,中耳功能保留越多。手术治疗原则是彻底根除病变、预防并发症,根据情况重建中耳传音结构。
耳朵流脓非小事,再次提醒大家及时就诊,早期干预治疗。
随着耳内镜设备的不断改进,耳内镜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耳内镜被越来越多的耳科医师和患者接受,可以说耳外科的耳内镜时代已经悄然而至。目前,襄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开展全耳内镜下各类中耳手术300余例,包括鼓室成形术、中耳胆脂瘤切除术、人工听骨链重建术、听骨链松解术、鼓室探查术等,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标签: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