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技术及发展趋势

刘熙 490
文章来源:刘熙
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产业及技术现状


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开展了传导充电、无线充电、电池更换等充电技术研究及应用。大部分主流乘用车车厂对无线充电系统进行了适配。从2014年开始,共部署有十几条商用车无线充电商用示范线。2016年初建立了首条乘用车移动式无线充电示范道路。目前正在建设首条乘用车移动式无线充电示范道路。


1)行业标准制定组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线充电标准工作组。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 SC27)。


2)在编标准概况


目前在编的五部分标准,前四部分已编制完成,正在上报,第五部分已启动编制。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规定无线充电系统框架、功率等级、安全要求、结构要求、机械要求等电源设备通用类要求。


第二部分:通讯协议。规定无线充电系统充电控制流程以及充电过程中的消息定义、参数定义。


第三部分:特殊要求。规定磁耦合方式无线充电系统关键参数、功能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


第四部分:电磁暴露限值。规定电磁曝露限值以及电磁场的测试方法。


第五部分:电磁兼容性。规定电磁兼容性的限值以及测试要求、试验方法。


3)新国家标准立项获批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六、七部分:互操作性及测试(车辆端、地面端)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八部分:商用车应用特殊要求 》《立体停车库无线供电系统 技术要求 》完成立项。


4)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思路


我国无线充电的技术跟国外相比还有差距,无线充电的标准要结合国内技术的成熟度来开展。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分四个步骤:优先制定无线充电的基础标准,为产业提供发展环境;加快制定无线充电互操作标准,为产业提供应用条件;试点制定无线充电产品标准,为产业提供推广基础;制定无线充电运维标准,为产业提供服务准则。


5)产业发展趋势


目前,无线充电的相关标准还在逐步完善,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上的初期应用仍将集中在中高端车型,预计到2020年,无线充电标准基本可以支撑无线充电的互操作性要求;2020-2025年期间,无线充电技术将逐步实现商业化运营;2025年以后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成熟,无线充电产业也将实现产业化。


产业化成熟之前,立体车库、专用场站、示范试点等无线充电项目会得以发展。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满足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互操作性,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在公共领域普及应用的关键。


2.无线充电互操作测试活动


无线充电互操作性标准需要开展大量实验验证,我们组织了互操作性行业的测试活动,得到了行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国内外25家机构、公司,包括车、设施企业都参与了测试活动。


测试活动的目标是:通过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产品及互操作性测试活动,确定无线充电产品性能测试的项目、测试方法以及配套的测试装置;确定无线充电产品安全测试(包括EMC, EMF,FOD等)的项目、测试方法以及配套测试装置;确定无线充电互操作性的测试项目、方法以及配套测试装置;根据我国互操作性测试结果,制定我国互操作性及测试标准。


3.无线充电频率选择


目前的频率段大概是79K赫兹到90K赫兹,中心频率点在85K赫兹。频率的确定需要得到政府部门批准;频率的选择需要国际协调统一(ITU);频率的选择需要与广播电视系统博弈;频率的确定可能带来技术路线的确定。


4.无线充电电磁环境 EMF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中国第六阶段)第二部分“检验信息”中将把GB 8702(预留)作为第10项“型式检验信息”依据标准之一。GB 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 8702修订的主要变化是增加了1Hz~100kHz频段电场和磁场的公众曝露限值。


GB 8702标准是公共环境下的电磁环境要求,不是产品质量标准;线充电系统电磁环境指标应符合无线充电产品标准,可以不按照GB 8702标准制定;电动汽车周边环境应符合GB 8702标准;针对无线充电系统保护区域3的距离开展测试活动。我们计划到环保部沟通,希望明确第六阶段的环保信息随车清单不含GB 8702。


标签:行业新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