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氢能源行业研究报告

陈书 502
文章来源:陈书

  氢能通常是指氢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它更加清洁、高效并且可再生。相比于潮汐能、风能等,氢能更便于储备、运输,同时它也是“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纽带。氢能来源多样,可以从化石能源中获取,也可以从工业副产品、合成甲醇、生物沼气中获取。如今,氢能正在走向规模化、商业化。氢能产业链包括制氢、储存、运输和利用等环节。其中,制氢环节最为复杂,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副产制氢、化学热分解制氢、水电解制氢和光电解制氢等多种制氢方法。目前,燃料电池已成为氢能的重要应用成果,具有燃料能量转化率高、噪音低以及“零排放”等优点。就目前来看,我国能源体系尚存在不安全、不平衡、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未来氢能的广泛应用也将进一步促使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至少达到10%,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氢能发展优势明显


  交通领域成重要突破口

  我国是煤炭大国,碳排放量大,散烧煤污染严重,清洁化水平有待提高。而氢能作为二次能源,恰恰具备传统能源所不具备的众多优势。氢能属于零碳能源,其利用的最终产物只有水。而且氢能非常高效,热值是汽油的3倍。氢能可以作为电、热、气等能源互联的媒介,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的唯一途径。

  我国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拥有丰富的氢源基础。利用我国丰富的煤资源与可再生资源制氢,具有经济可行性,并且完全可以支撑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发展氢能的愿景。当前国内煤气化制氢1000万吨,天然气制氢300万吨以上,石油制氢300万吨,工业副产气约800万吨,电解水制氢约100万吨。煤制氢不仅成本低,而且目前国内的制氢规模非常大。据估算,仅国家能源集团每年制氢能力就可以驱动4000万辆小轿车。电解水制氢与煤制氢是未来中远期的主要制氢技术路线。

  目前,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刚起步,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交通领域是产业发展重要突破口,发展机会巨大。与美国和日本不同的是,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优先发展的是长续航里程运营型汽车,如物流车和客车等。从国内市场来看,各地运营的氢燃料电池车已突破百辆级别。在辽宁新宾有50辆燃料电池车陆续运营,河北张家口有70辆燃料电池车,上海有100辆燃料电池车陆续运营,广东佛山有35辆燃料电池车。在“2018年中国(海口)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内的四家企业签署了《200吨级以上氢能重载矿用卡车研发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继客运、公交专线之后,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在交通领域的突破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政策指导行业发展


  各省市积极布局氢能产业

  我国是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当前,氢能源产业处于萌芽期同时也是机遇期,从产学研政立体推进,对于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燃料电池补贴政策2020年以前都将保持稳定,提振企业信心。国内企业规模化生产降本空间巨大,加之各地产业政策相继完善,氢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将更加有章可循。

  近期,苏浙粤等地密集布局氢能产业,从现状调研、财政补贴、产业规划等多角度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依据江苏省工业信息化厅消息,江苏将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专题调研”,深入了解省内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征集有关建议形成系统规划。1月10日,宁波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六”维着手推动氢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达到1500辆,并形成产业基地。1月10日,深圳财委会、发改委联合发布《2018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燃料电池汽车补贴维持高力度,最高可达50万/辆。

  地区、相关政策、成果

  北京

  2017年,《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加大以氢燃料为主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发力度

  2018年10月27日,5台12米燃料电池公交车在北京公交384线正式投入运营。

  上海

  2017年,《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实现电堆、系统集成与控制、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跟踪国际水平

  2018年9月27日,上海首条燃料电池公交线路正式上线,投入嘉定114路运营。

  广东

  2018年,《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广东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省级财政补贴资金中的30%将用于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

  2018,《佛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将佛山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氢能源产业示范城市和集聚高地。

  2018年12月20日,佛山市禅城区首座加氢站——佛罗路加氢站建成营业。

  7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佛山率先成为广东省首个大规模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城市。

  山东

  2018年,《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推动山东全省由“山东制造”向“山东智造”、“山东创造”转变

  2019年1月4日,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三家省属企业发起,由68家省内外会员单位组成的山东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成立。

  江苏

  2018年,苏州市发改委网站发布“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2018年,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印发《张家港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全省初步形成涵盖氢气制备和储运、燃料电堆、电池系统、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营在内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从事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产业链的重点研发生产企业达20家,2017年实现产值约11亿元,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441台。

  近日,位于宁波慈溪投资约30亿元、年产20万台套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这是全球首个以“甲醇”为加注介质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根据规划,项目于2020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到100亿元。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助力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与国外氢燃料电池产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相比,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已成为国内氢能应用推广的主要障碍。目前,国内已建成并正式运营的加氢站约15座,其中约10座为固定式,且大部分加氢站的加氢能力约200公斤以下。其背后原因有核心设备技术指标落后、现阶段氢气需求量小、投资成本高等。

  作为衡量氢能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准,更为核心的问题是,一定要将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相关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手里。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技术有些与国外水平接近,还有一些与国外差距明显,这些“卡脖子”技术分布在氢能产业的多个环节。例如,在储氢环节,车载储氢罐和碳纤维是瓶颈;在加氢站环节,氢气压缩机和加氢机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在燃料电池环节,双极板表面处理、膜电极喷涂设备等是弱项。相对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中氢气压缩困难、储存条件苛刻、运输成本高等制约,甲醇燃料中,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更加经济、现实可行。同时,甲醇生产技术成熟,目前甲醇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功示范应用于物流车、大巴车、冷链物流车等交通领域。

  相信通过有序发展,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将实现技术快速进步,大量创新成果爆发式涌现,氢能实现可持续开发,在小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航天、物流系统、矿用车等领域广泛应用,最终形成“氢能社会”。以乘用车为例,到2020年将实现5000—10000辆燃料电池车运行,运营在建加氢站100座;到2030年,发展100万辆燃料电池车,在建加氢站1000座;到2050年,氢燃料电池车和发电均实现大规模应用,氢能成为能源消费中的重要选择。截至目前,参照系优质企业数据库共收录氢能源行业相关企业126家,涵盖氢气制备、氢气存储、氢气运输、氢能应用四大关键产业链。

标签:氢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