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间隔缺损有什么影响(心脏室间隔缺损)

张楠林 338
文章来源:张楠林

家长如何发现孩子室间隔缺损?

小的室间隔缺损对孩子影响不大,病人通常没有特殊表现,与正常孩子差不多。但较大的室间隔缺损由于分流量大,会引起心脏负担加重、肺动脉压力增高、肺循环血流增多、体循环血流减少,通俗的说,就是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可能会引起心衰;肺动脉压持续增高,最终可发展到终末期肺高压;肺循环血流增多会引起呼吸急促、频繁感冒肺炎;体循环血流减少会引起生长发育停滞、体重不增、活动耐量下降,剧烈活动不能耐受。这些都会导致孩子出现喂养困难(吃奶费力、吃吃停停)、吃奶时伴有大汗、生长发育停滞、体重不增、呼吸急促、频繁感冒肺炎等明显症状。较大的孩子会出现活动量下降、容易疲劳。因此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最好前往医院进行就诊。以排除先心病的可能。

发现孩子室间隔缺损怎么办?

如果发现宝宝有室间隔缺损,家长先不必要恐慌。室间隔缺损是治疗效果最好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只要不是晚期,治愈后可达到与正常人一样的效果。其次,很多小的缺损,特别是膜部或肌部的直径小于5毫米的缺损,自愈率是很高的,3岁以内大约60%左右的孩子都可以自愈。对于比较大的缺损,只要是及时治疗,孩子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的。

室间隔缺损可以不进行治疗吗?

未经治疗的室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并发症:心衰、肺动脉高压、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衰

如果是缺损比较大,心脏的负担很大,很多宝宝在几个月时就会出现心功能不全,特别是在呼吸道感染后更容易诱发。

肺高压

如果一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肺动脉压力会越来越高,最终可能会发展为重度肺高压,也就是艾森曼格综合征。艾森曼格综合征是终末期的表现,此时孩子不可能再有手术机会,会表现为紫绀、咳血、运动耐力下降甚至右心功能衰竭。

心内膜炎

小的室间隔缺损虽然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但有可能会导致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率约为3‰。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动脉下型室缺或嵴下型室缺,由于在主动脉瓣下缺乏了对瓣膜结构的肌肉支撑,很容易出现主动脉瓣脱垂,导致瓣膜关闭不全。

因此,除了可以自愈的室间隔缺损之外,及时治疗是最好的方法。

确诊室间隔缺损需要经过什么检查?

目前医学技术的发展下,超声心动图已经可以非常精确的诊断出不同的心脏畸形。我们在这里说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基于心脏听诊,来粗略与其他非室缺的常见畸形相鉴别。室缺的鉴别诊断可以从杂音的位置、性质及临床表现去区分。典型的室缺杂音位于一般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粗糙的杂音,在心脏收缩期可以听到。杂音通常比较响,常在3级以上。房缺的杂音一般比较柔和,位置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响度不超过3级,有时合并特征性的第二心音分裂。动脉导管未闭杂音位置也是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以是收缩期的,但更多是收缩期及舒张期的连续性杂音。响度通常大于3级。但室缺可以合并很多心脏畸形同时存在,当听到的杂音像室间隔缺损时,还要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来区别其他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能自行愈合吗?室间隔缺损自愈率有多高?

室缺自愈要符合两个条件,才有自愈的机会。一个是室缺的位置在膜部或者肌部。第二个是室缺比较小。室缺自愈的机理不太相同。膜部室缺的自愈是由于室缺边缘纤维化加上三尖瓣瓣膜或瓣下腱索组织与室缺粘连所致。肌部缺损的自愈是因为肌肉组织的肥厚增生导致的。而对于特殊位置的缺损,如动脉下型室缺,即使缺损不大也是不会自愈的。从文献报道看,小的室缺,特别是5毫米以下的膜部缺损和肌部缺损,自愈率还是比较高的,大约40-60%。在这些自愈的孩子中,有一半左右的自愈发生在1岁以内。大多数病人可以在3岁以前能够自愈。如果超过5岁,自愈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文 |孟兵


标签:百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