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肚菌和羊肚菌的区别(牛肚菌的做法)

王龙 0
文章来源:王龙

一、羊肚菌及其营养价值

羊肚菌属 Morchella 隶属子囊菌门 Ascomycota、盘菌纲Pezizomycetes、盘菌目 Pezizales、羊肚菌科 Morchellaceae。其属模式种是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羊肚菌最早记录于 1818 年,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但在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俗称,如:包谷菌(四川)、麻子菌(陕西、河南)、狼肚或天狼肚(甘肃、西藏)、米筛菇(安徽)、羊肚菜(河北)、羊肚蘑或羊肚菇(东北)、羊肚子或牛肚菌(山西)、阳雀菌(云南、四川、湖北)、羊肚菌蛾子或蜂窝蛾子(河南、山东)等(杜习慧,2014)。

羊肚菌子实体肉质脆嫩,味道鲜美,除含有大量多糖、氨基酸以外,还含有维生素和钙、锌、铁等多种矿物质。研究表明,羊肚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抑制肿瘤、抗菌、抗病毒、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种功效。此外,羊肚菌还含有一种特殊的香味物质,这种物质是羊肚菌所独有的一种脯氨酸类似物,被广泛用于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羊肚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名贵食用菌。正因为如此,羊肚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在欧洲,羊肚菌被认为是仅次于块菌 Tuber spp.(松露)的美味食用菌;在北美,被认为是最佳食用菌;在我国,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甘寒无毒,益肠胃,化痰利气”的记载,与冬虫夏草功效极为相近,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羊肚菌人工栽培一直是全球蘑菇爱好者追寻的工作,前后有上百年的历史,最为大家所熟知认可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 Ower(1986,1988)领先国际发表的两篇论述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重要专利文章,然而随后却未有明显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其他各国未有明确的成功报道。我国的羊肚菌栽培在近年来获得了突破性进展,陆续发表有一系列栽培技术专利,特别是近年来四川一带的大田栽培技术,陆续有大面积亩产 200~300 斤(鲜菇,下同)的报道;大面积亩产超过500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少数情况下能实现亩产 700~800 斤鲜菇。据统计,2012 年我国的羊肚菌人工栽培面积约 3000 亩,2013年全国栽培面积约 4500亩,到2014年已经突破 6000亩,预计2015秋季全国的栽培面积将超过10000亩。当前的大面积栽培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各县市地区,并逐渐向周边蔓延,湖北、河南、山西、陕西、云南、湖南、江苏、山东、广州、新疆等地都开始有大大小小的种植户参与羊肚菌的栽培,中国的羊肚菌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羊肚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2.1经济效益

种植一亩地羊肚菌成本:

名称数量金额(元)
土地(耕地只用冬季半年)、阔叶林地1亩400
遮阳网800m2640
大棚钢骨架(5年)140根x20元/根560
种子3002000
营养袋20002400
人工200200
其他500500
合计:
6700

保守估计,一亩地平均产干菇40斤(最高可达70斤),市场平均价850元/斤(2015年价格),总价值34000元,纯利润27300元。投入产出比:1:4。

2.2社会和生态效益

羊肚菌生产需要大量人力,但是劳动简单,轻便,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妇女、以及无法进城务工的大龄农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就业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羊肚菌生产所需资金较少,所需土地条件简单,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可以进行生产,周期短,投入产出比高,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高效手段。

羊肚菌生产所用原料为农作物秸秆、谷物、杨树、桐树、果树等木屑,不砍伐森林,纯粹以利用农业废弃资源为主,属于清洁农业。

羊肚菌生产周期为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5月。不耽误春季粮食作物生产;同时,羊肚菌营养料起到了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真正做到了“粮—经”轮作,循环生产,从而实现了循环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模式。

如果羊肚菌生产利用林地,即可以起到除草、疏松土壤的作用,又可以增加林地水分和养分,同时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林地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三、羊肚菌国内外市场

羊肚菌作为高端食品和保健药品,市场主要为北上广等大城市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人工栽培刚刚起步,长期以来的供不应求局面仍然没有打破。而且,随着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为的过度开采,野生资源越来越少,急需人工大规模栽培来填充市场。此外,人工栽培能够做到最优化的商品品质保障,因此,人工栽培的羊肚菌具有更加明显的市场优势。

综上所述,近几年开发羊肚菌产品,是一个既符合国家农业政策又能够惠及百姓的、充满光明前途的朝阳产业。

四、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羊肚菌整个栽培过程主要包括:菌种制备、播种、补料、保育催菇、出菇管理和采收干制等六个主要环节。其中菌种制备、保育催菇是整个生产环节中的重点。

4.1选地:土质疏松、利水、平整的土地为宜,山地、林地、平原耕用农田、果树林等均可。田地要求靠近水源,方便干旱季节取水。

4.2整地:选择优质的田地,根据地形按水势、风向走势进行整地,在使用农田、水稻田等时,每亩田需施撒100~150斤的生石灰或400~500斤草木灰,起到调节pH值和杀灭土壤中杂菌、害虫的作用;林地、山地以喷洒生石灰为宜。田地翻耕25~30cm深;整成箱面,箱面宽1~1.4m,长度不限,箱间沟宽20~30cm,深20~30cm,确保排水和行人。





4.3搭建遮阳棚:在处理好的田地上进行遮阳棚的搭建。枝干以杉木杆、粗竹竿或水泥杆为主,4~6针黑色遮阳网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遮阴挡风技术。遮阳棚分平棚和拱棚两种,拱棚以地形风向走势,宽5~8m,拱高2.2~2.5m,长度据田地而定,不建议超过100m,以免影响通风;平棚搭建根据田地面积决定,长宽任意,面积3~5亩的田地,建议棚高1.8~2m;面积大于10亩,棚高大于2.2m,以利于通风。在北方地区尤为注意棚子的抗雪抗风能力,避免大风大雪造成塌棚事件发生。

2,梯纹羊肚菌田地整理与遮阳棚搭建示意图

(注:田地按照地势整成箱面,箱宽1~1.5m,箱间沟宽0.2~0.3m,深0.2~0.3m;遮阳棚长宽任意,净高不低于1.8m,枝干间距4m,枝干顶层用铁丝拉纵横支撑线后用4针或6针的黑色遮阳网遮盖遮阴)

4.4菌种制备:菌种是羊肚菌生产的关键所在,优良菌种是保证丰收的关键,菌种的优劣包括:品种合适、菌龄合适、生命力旺盛、纯净、无污染。菌种制备和常规食用菌一样,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菌种的制备时间节点根据播种季节往前推2.5~3个月为宜,不能过早,以免影响菌种活力。

4.5播种:当秋季环境温度降到20°以下时开始播种,选用优良的菌种,在整好的箱面上进行撒播、沟播或穴播,按照每亩地400~450斤的栽培种下种量进行播种,播种结束后,覆土2~3cm,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图3 a)。最后覆盖上1~2cm厚的稻草或麦秆,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湿和避光作用。

4.6“外援营养袋补料:播种后大约一周左右,菌丝将长满箱面,形成“菌霜”,即无性孢子层(图3 b);播种十天到十五天左右,将进行整个生产中关键的一步:外援营养的添加,即“补料”处理。将灭好菌的外援营养袋按照每亩1800~2000袋的使用量侧边划口后均匀平扣在“菌霜”上,使羊肚菌菌丝可以直接接触“外援营养袋”中的培养料,菌丝将慢慢长进“外援营养袋”吸收营养,并向土层内的菌丝传送。待菌丝长满“外援营养袋”,“外援营养袋”的营养逐渐通过菌丝转移至土壤中的菌丝后,移走“外援营养袋”。此时根据气候特点做低温休眠或催菇处理。撤袋与出菇前保持1周以上的低温刺激,有利于菌丝的分化出菇。

4.7保育催菇和出菇管理:根据生产当地的气候特点,当冬季结束,春季气温逐渐回升至6~10℃、增大至空气湿度85%~95%,土壤水分65%~75%,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进行催菇管理。条件合适后,菌丝逐渐开始分化,在土壤内部或土层前表面扭结形成原基,最初的原基似豆芽粗细、浅白色,此时的原基最为幼嫩脆弱,须做好保育工作,防止原基夭折。

羊肚菌出菇前一周左右常常伴随着残波盘菌(Pezizarepanda)、林地盘菌(P. sylevstris)[14]、泡质盘菌(P.vesicalosa)[26]的发生,这些盘菌常被菇民朋友统称为“粪碗”,其可以作为羊肚菌出菇的一个“标志物”,但过多的粪碗会和羊肚菌争夺营养,要及时摘除。

3,梯纹羊肚菌栽培生产示意图

(a,播种,培养好的菌种揉碎至大拇指指甲盖大小,按照每亩400~450斤的播种量均匀撒播在箱面上,再覆盖2~3cm碎土,完成播种;b,补料,按照每亩1800~2000袋的使用量将灭好菌的外援营养袋侧边划口后扣在箱面上,使箱面上的菌丝可以直接接触到外援营养袋里面的培养料;c,采收,成熟的子囊果菌盖上的脊和凹坑明显分离,子囊果不再增大,即可采摘)

附件:羊肚菌高产图片


标签:行业新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