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ojo医生
患者莉莉,生完宝宝1年又要上班又要喂奶,结果“折磨”得“骨瘦如柴”。产后一周体重130来斤,1年间体重跌到了90来斤,165cm的个子,看上去弱不经风了。
于是她千方百计用着妈妈介绍的土方法断奶,结果都效果不好,乳房胀痛,坚持不下去无疾而终。
莉莉的情况,在很多产后妈妈人群中,并不少见。
理论上,什么时候断奶,是应该由母亲根据其社会环境自行决定。
影响因素包括后续有妊娠计划、职业关系以及妈妈的健康问题。例如莉莉这种情况,身体吃不消,是可以考虑断奶。
这里需要敲黑板,划重点的是,我们妇产科医生推荐婴儿出生后最初6个月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左右,一般应开始为婴儿提供富含铁的辅食。
专家共识,也推荐母乳喂养持续至少1年,如果妈妈有喂养意愿以及宝宝不排斥,母乳混合喂养甚至可以持续到更长的时间。
断奶的方法包括两种:一种是突然断奶,另外一种是常规断奶。
一、突然断奶—不推荐突然断奶。
因为突然断奶,例如意外的母婴分离或妈妈突发严重疾病而突然断奶时,乳房容易发生肿胀疼痛。这个时候,还需要我们采用一些方式去减轻疼痛和肿胀症状。
这类断奶的妈妈,还可能因此出现“乳热症”。“乳热症”,表现主要是发热寒战和不适,类似流感样疾病症状。目前认为这种表现和妈妈乳腺重吸收乳汁引起的。
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我们不建议快速断奶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会导致催乳素水平骤降,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病风险。
二、常规断奶—如果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妈妈考虑断奶,那么可以采取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到最后断奶。
6个月后婴儿开始吃辅食,对母乳的需求量减少,妈妈奶汁相应会慢慢减少(乳汁按需分泌),断奶过程随之逐渐开始。常规断奶法,发生乳房肿胀的概率很低。
我们妇产科医生推荐的断奶策略包括:每2-5日减少1次母乳喂养、缩短每次母乳喂养的时间,以及延长每次母乳喂养的间隔时间。
最先减去中午时段喂奶通常是最好的措施,因为这时间段宝宝通常比较活跃,配合度较高,除妈妈外的家人能更容易成功地喂给婴儿其他食物(替换妈妈喂奶)。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慢慢开始适应奶瓶喂养。年龄较大的宝宝,在断奶后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杯子喂。
对于断奶后吃奶瓶的宝宝,有一少部分小宝不适应不喜欢奶瓶,这时候妈妈们不用慌张。多让宝宝试几种奶嘴,奶嘴数百种,总有一款宝宝会喜欢。
断奶的过程常见问题:
一、断奶需要服用断奶药物吗?
断奶药物不是断奶必须的。出现乳汁分泌大量、反复出现肿胀时,可以考虑内服断奶药。常用药物包括:溴隐亭、维生素B6以及乙烯雌酚。
服用断奶药物后,不建议继续喂奶。
二、断奶期间奶涨该怎么办?
如果断奶期间母亲出现乳房肿胀,那么短时间将奶挤出,缓解肿胀,但是不能多次泵奶,因为这会刺激和增加产奶量。也可以采用按摩、热敷必要时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症状。
三、断奶期间要尽量母子隔离吗?
Jojo要提醒各位妈妈,在断奶期间,要继续与宝宝保持以往的亲密接触互动,这一点对于宝宝早期安全感的建立十分重要。有不少妈妈,在断奶期间采取完全母子分离,这是我们医生不推荐的。
1.Breastfeedingandtheuseofhumanmilk.Pediatrics,2012.129(3):p.e827-41.
2.Lawrence,R.M.andR.A.Lawrence,Breastfeeding:morethanjustgoodnutrition.PediatrRev,2011.32(7):p.267-80.
标签: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