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是什么病(带下病分几种类型)

高阳 284
文章来源:高阳

带下病是什么病(带下病分几种类型)

带下病很多女性都有,特别是夏季,

那么到底什么是带下病呢?

什么是带下病?

带下病是什么病(带下病分几种类型)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期、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称之为“带证”。

本病常与身体肾虚、感受湿毒、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胞宫,与带脉、任脉及脾、肾关系密切。本病基本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带脉失约,下元亏损,任脉不固。

西医学中,本病常见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内分泌功能失调、宫颈或宫体肿瘤等疾病中。

带下病是什么病(带下病分几种类型)

带下病的辨证要点?

带下病是什么病(带下病分几种类型)

主症 妇女阴道内绵绵不断流出如涕如唾、无臭或气味臭秽的浊液。

脾虚湿困 分泌物色白或淡黄,量多如涕如唾,无臭绵绵不断。恶心纳少,腰酸神倦。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

肾阴亏虚 分泌物色黄或兼赤,质黏无臭。阴户灼热,五心烦热,腰酸耳鸣,头晕心悸。舌红,苔少,脉细数。

肾阳亏虚 分泌物量多,清稀如水,或透明如鸡子清,绵绵不绝,腰酸腹冷,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湿热下注 分泌物量多,色黄或兼绿,质黏稠,或如豆渣,或似泡沫,气秽或臭,阴户灼热瘙痒,小便短赤,或伴有腹部掣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儒数。兼肝胆湿热者,出现乳胁胀痛,头痛口苦,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带下病是什么病(带下病分几种类型)

带下病的重要穴位?

带下病是什么病(带下病分几种类型)

主穴

带脉 中极 次髎 阴陵泉 三阴交

带脉穴可调理带脉经气,固摄带脉,约束诸经而止带;

中极为任脉经穴,位近胞宫,可调理任脉经气,清理下焦,利湿化浊;

次醪为足太阳经穴,对应盆腔,可助膀胱气化,利下焦湿邪而止带;

阴陵泉为足太阴经合穴,五行属水,可健脾利湿止带;

三阴交穴属脾经,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利湿止带。

诸穴相配,共奏调理脏腑、固摄任带、利湿止带之功。

配穴

脾虚带下者加脾俞、气海、足三里,针用补法加灸,以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肾虚带下者加肾俞、命门、关元,针用补法加灸,以补肾培元止带;

阴虚夹湿者加肾俞、然谷、太溪,针用平补平泻法,以滋阴除湿;

湿热下注者加白环俞、曲泉、行间,针用泻法,以清热除湿;

湿毒蕴结者加蠡沟、行间、侠溪、百虫窝,针用泻法,以清热解毒,除湿杀虫。

带下病是什么病(带下病分几种类型)

*内容来源《中医妇科学》《针灸治疗技术》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国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