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高熙明 148
文章来源:高熙明


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之间的感染,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常于受寒、淋雨、过度疲劳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患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鼻窦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也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急性发作,因此应积极防治。

患者急性起病,多于受凉或淋雨后发病,可有咽部不适或咽痛,以及鼻塞、流涕、咳嗽、乏力及肢体酸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诊断

1.临床表现 咽部不适、烧灼感或咽痛,并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症状,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咽部充血,可有下颌淋巴肿大,有触痛。

(1)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3~7日痊愈,但亦可持续数周以上。

(2)急性腭扁桃体炎:常发于青少年,多在受凉或劳累后发病,明显咽痛、吞咽时疼痛加剧,畏寒、发热、头痛、四肢酸痛等,查体可见腭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充血、肿胀,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3)急性喉炎:常因受凉、疲劳、烟酒过量而诱发本病,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有咽喉痛、痒、异物感,干咳及声音嘶哑。喉头水肿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和哮鸣。查体见喉黏膜充血,声带呈深红色并可见点状或条状出血,有黏稠分泌物,但声带运动正常。

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2.辅助检查(1)血常规:病毒感染时,血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血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病毒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可以判断病毒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胞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物敏感试验。

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严重或年老体弱者。

2.具体治疗方法(1)对症治疗:选用含有解热镇痛及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的抗感冒合剂或中成药。如发热、头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药物或中药六神丸口服,声音嘶哑可用超声雾化治疗。鼻塞、流涕可用1%麻黄碱滴鼻。

(2)抗生素治疗:如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

1)青霉素640万~960万U/d,分为2~4次静脉滴注。

2)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羟氨苄每次0.5g,口服,每日3次;或头孢唑林4~6g/d,分为2~3次静脉滴注;或头孢拉定3~4g/d,分为2~3次静脉滴注。

3)大环内酯类:红霉素2g/d,分4次口服;或1~2g/d,静脉滴注;或罗红霉素0.15g,口服,每日2次;或阿奇霉素0.5g,口服,每日1次。

4)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每次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环丙沙星,每次0.4g,静脉滴注,每日1次。

(3)抗病毒药物治疗:早期应用抗病毒药有一定效果。

1)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或0.8~1.0g/d,分3~4次口服,孕妇和即将怀孕的妇女禁用。

2)奥斯他韦:75mg,口服,每日2次,共5日。

3)其他药物:金刚烷胺0.1g,口服,每日2次;利巴韦林0.4~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

  (4)中医中药治疗:可选用中成药有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10ml,口服,每日3次;或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0~20ml,口服,每日3次。


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标签:光伏要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