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科技58亿扩产背后:组件厂商“垂直一体化”渐成趋势

金悦明 0
文章来源:金悦明
光伏产业近期最热闹的词莫过于“涨价”和“扩产”。当产业链上下游因产品涨价而忧心忡忡时,新一轮的扩产潮来袭。

晶澳科技成为最新一家接过扩产大旗的光伏公司。8月14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与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单晶拉棒及切片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由晶澳太阳能投资58亿元建设年产20GW单晶拉棒及切片项目。

记者统计发现,这是8月份以来第三家抛出扩产计划的公司。此前,爱旭股份、天合光能分别公布了年产10GW高效晶硅电池、10GW高效210mm大尺寸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额分别约40亿元、30亿元。至此,三家公司累计抛出近130亿元的扩产计划。

主动押注还是被迫跟进?

今年以来,晶澳科技先后三次公布扩产或产能升级计划。

早在今年2月份,该公司曾宣布拟投资11.3亿元,对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三、四车间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以实现年产3.6GW高效电池产品的生产能力。

随后,晶澳科技在当月宣布了一笔102亿元的巨额投资计划,拟在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

而时隔半年后,晶澳科技公布了第三份扩产计划,将投资地点锁定在云南曲靖。

今年以来,尽管疫情对于光伏产业上半年的需求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基于对行业未来发展空间的良好预期,龙头光伏企业扩产“忙不停”。晶澳科技的扩产只是今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链整体扩张的一个缩影。根据媒体统计,截至今年5月份,国内光伏企业新产能投资超过1000亿元,新增项目涉及硅片、硅棒,电池片、组件等环节。

晶澳科技频频扩产的背后,有着其应对产业技术和产能迭代的现实考虑。记者发现,该公司今年2月份公布的百亿扩产计划中,所新建的即是目前热门的PERC双面电池技术。晶澳科技则于2018年实现该产线技术的升级。

不过,作为一家组件市场份额居前的龙头企业,晶澳科技一直以来致力于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

而在当前光伏产业链涨价潮起之下,晶澳科技加大对切片环节的投资更具深意。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目前光伏产业因涨价导致“垂直一体化”热度讨论不绝的时刻,晶澳科技加码单晶拉棒、切片环节的投资,释放出完善一体化的信号。而新项目的投产,有助于该公司降低硅片环节的成本。

光伏产业链涨价何时休?

眼下,因上游硅料供需关系导致价格上涨所引发的产业链涨价潮仍在持续。

根据硅业协会截至8月12日的报价,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上涨至9.52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10.19%;多晶免洗料成交均价上涨至6.16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65%。多晶硅市场价格维持大幅回升走势,单晶用料成交价涨幅均在10%以上。

目前,国内硅料产能过半集中在新疆地区。据硅业协会统计,新疆本地硅料年产能约27万吨,国内占比57%,且都是极具成本优势的大厂。

今年以来,新疆两家硅料生产企业先后发生生产事故,产能尚未恢复。其所产生的连带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市场供应紧张。同时,有机构甚至预测国内外需求旺盛和硅片扩产的产能释放,将支撑价格维持到2021年第二季度。

8月14日,国内单晶另一家龙头企业中环股份公布了最新单晶硅片报价:掺镓单晶硅片M6-166mm(T175μm)产品售价执行3.03元/片,掺镓单晶硅片G1-158.75mm (T175μm)产品售价执行2.88元/片,价格有所降低。

这是目前光伏产业链自7月份涨价以来,首次出现光伏公司主动降价现象。

不过,中环股份的降价并不能改变当前上游硅料、硅片以及电池片环节供不应求的状况。而从此次光伏产业链涨价潮中,对于下游企业尤其是组件企业而言,加快“垂直一体化”趋势似乎成为共识。

目前,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占总产量近七成。但相较于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而言,目前组件环节的集中度相对分散,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竞争激烈。但这一格局使得组件环节更容易受制于上游硅料、硅片的价格压力。单纯的组件厂商更容易成为涨价的压迫者。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产业链价格上涨,使得组件企业需酌情考虑未来战略,从追求市占率到适度提高自身的垂直一体化。

钱晶还预测,今年10月至11月,产业链的价格有望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位置。

目前,晶澳科技通过业务布局实现对硅片、电池、组件以及光伏电站的覆盖,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亿元至7.3亿元,同比增长64.83%至85.11%。

标签:光伏要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