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童年里的一模一样 ”
出租屋顶有两个泡沫箱,去年冬天刚搬来的时候只看到土,也就几场雨过后,就突然长出好多植物。绿色的叶子,白色的小花,黄色的花穗,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散发出一阵阵浓郁的气味。
那是一种学名叫做鱼腥草的植物,想必是房东从郊外移植过来的,让我一阵惊喜。说来奇怪,我去过很多场合,喝过很多茶,却独爱这鱼腥草的味。
在我们客家农村,鱼腥草随处可见,因为多,所以廉价,没人去关注它。好在它似乎一点也不挑剔生长环境,只要有一掬泥土,一点雨水,一道阳光,不管是清澈的小河边,污浊的臭水沟,还是村民家门口的一方土堆,都能长得郁郁葱葱,顽强得很。
记忆深处,每年夏天的时候,奶奶总会在天气特别好的日子里,随手就割了一大把,就近用井水洗了,扔在坪中的石头上暴晒。也就半天功夫,就脱了水分,翠绿色的叶子变成了褐色,蜷缩在一起,花朵也掉了,气味却比之前更加浓郁。在太阳降落之前,奶奶把它们收起,放在了吊脚楼的楼板上,并不刻意的保存。
那时候乡下的泉水还特别的凉,特别的甜,大人们都喜欢用瓢舀起就喝,冰凉清澈的水灌入喉咙,到达内脏,驱赶所有的燥热。但奶奶是不让我和弟弟喝生水的。她会在一大早就用土炤烧一锅开水,放在铁盆里,抓一大把干的鱼腥草浸入,用爷爷手编的竹片隔热板盖上。
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叶子,遇上滚烫的开水,慢慢的舒展开来,整盆水也变了颜色。等到中午最热口渴的时候,茶水就凉了,她定会唠叨着让我们大口大口的喝下。我和弟弟从不用杯子,都是端起盆就喝,咕噜咕噜,肚子喝得涨涨的。奶奶称这种茶为“凉茶”,也是她嘴里的万用茶,不想吃饭了,叫我们喝,长痱子了叫我们喝,上火了叫我们喝,处处管用。
后来才知道,原来鱼腥草是真的可药用的,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利尿,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没有文化的奶奶想必是说不出这些道理来的,她只知道,古人说鱼腥草泡茶对身体很好,要多喝。
于是,那股子味道就伴随了我的童年,直到我15岁之后离开家乡。
第一次知道鱼腥草不仅可以泡茶喝,根须还可以食用,是因为结识了一家湖南人。有一次参加他们的家庭聚餐,桌上就有一道特别的菜。
尝第一口的时候不习惯,有点辛辣,又有点甘甜,满嘴的味道,又麻又辣,却越吃越好吃,根本停不下来。
这菜的做法其实特别简单, 只要选取鱼腥草的根部就行。清洗鱼腥草白色的根须,在开水中淖30秒,速度要快,煮熟就没有那种爽口的脆感了。捞起晾凉,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放入盘中,加入适量食盐、醋、辣椒酱、香油等,搅拌均匀,撒上葱花即可。习惯鱼腥草味道的人,食之无味的夏天,可以试试食用此道凉拌菜,很是下饭。
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是很难看到鱼腥草的,那吃完之后羞于张嘴的鱼腥味被各种口香糖遮住了,不留一丝痕迹。好在回了小县城,离农村不过十多分钟的路程。现在在屋顶方寸之地也能看到这久违的鱼腥草,和童年里的一模一样。
我是想家了。
标签: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