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是(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

金同林 0
文章来源:金同林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在夏秋季节常引起流行。本病有两个感染途径,一是由于患儿粪便中排出的病毒污染了水源和食物,而经口传染给健康人;二是患儿在病后的5天内,通过咳嗽、喷嚏等飞沫传染给健康人。多数人在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可不出现任何症状,少数孩子经1~2周的潜伏期后,出现发热、咽痛、流涕等感冒样症状,持续1~2天很快好转。绝大多数人通过这种隐性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在热退后1~6天,出现第二次发热。这时孩子的发热不一定太高,但出汗明显,且伴有肢体的疼痛,有的还会出现坐立不稳。发热约持续4~5天,在明显的出汗后而退热。与退热的同时,患儿出现肢体的瘫痪,而且多在夜间发生。因此,当早晨起身时父母才发现孩子的上肢或下肢出现瘫痪。此种瘫痪和脑部疾病引起的瘫痪相反,是弛缓性瘫痪。瘫痪的肌肉松弛无力,不能动弹。可以是双上肢、双下肢的全部瘫痪,但多数仅是一侧的下肢或上肢的瘫痪。少数患儿出现腹肌的瘫痪,严重的病例可出现呼吸肌的瘫痪,甚至窒息。 目前对本病虽无特效药物治疗,但一旦发生也应送医院隔离治疗,并需卧床休息。在发病的最初两周主要是对症治疗,2周后可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推拿或针灸治疗:一般说来,在发生瘫痪的第2周到1个月,可见瘫痪肢体有明显的恢复。如瘫痪期超过6个月,将可能留下终身后遗症。

摘自《0-1宝宝养育天天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王新良主编


标签:环境监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