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薛女士突然出现了腹痛、腹胀,随即和老公赶到当地的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后彩超结果显示她的腹部有一个包块,初步诊断是绒毛膜癌,医院医生建议她们去省里的大医院治疗。
薛女士和老公来到了省里的医院求诊,医生听完她的病情后,立马为薛女士接诊,在询问完她的病史后,再看了看她的相关检查结果说道:你这是癌症晚期了,而且可能病情会随时加重,可能会威胁到生命,随即立马安排薛女士入院。
入院以后,医生仔仔细细地给薛女士做全身检查,想尽办法稳定病情。医生确认薛女士的病是绒毛膜癌晚期,属于极高危的状态,随时会危及生命。
绒毛膜癌发病率非常低,是妇科疾病中的一种恶性肿瘤,但是它对药物极其敏感,这种肿瘤是有可能治愈的。不过这种手术很危险,对医院的挑战也非常大,需要医院各科一起讨论,给薛女士定制专门的治疗方案。
通过和他丈夫以及其他家人的交流,他们都同意了这种专门定制的治疗方案,随即立刻安排薛女士的手术,开始了这场漫长的治疗。
从3月份到12月,长达9个月的治疗,薛女士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化疗。期间医生为了她的心理健康还给她找了心理医生。结束了最后一次化疗后,薛女士顺利出院,期间来医院做了几次复查,身体各项指标开始恢复正常,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感了,薛女士抗癌成功、重获新生。
什么是绒毛膜癌
绒毛膜癌是一种很少见的恶性肿瘤,特点是滋养细胞异常增殖入侵到了子宫肌层里,造成局部的严重损害,还会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里。
大部分绒毛膜癌患者都发生在育龄妇女身上,主要的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假孕等现象,癌细胞转移后会因为转移到的部位不同,从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关于绒毛膜癌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手术、放疗为辅。由于现代化疗技术的完善,绒毛膜癌患者治愈后的预后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什么会患上绒毛膜癌
即便是医疗技术如此先进的今天,对于绒毛膜癌的认识也没有太深入,具体的发病原因至今也没弄清楚,基本都是假设居多。
1、营养不良
根据实验发现,动物如果体内缺乏叶酸的话,会导致胚胎死亡。所以推测出叶酸可能和细胞肿瘤有关。
如果食物烹煮过熟,会破坏食物里固有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叶酸、胡萝卜素等。
2、病毒学说
研究发现绒癌组织中会分离出一种病毒,叫做 亲绒毛病毒,这种病毒是导致滋养细胞肿瘤的主要原因。
3、内分泌失调
20岁以下及4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率比其他年龄段的女性更高,以为这个年龄段要么是卵巢功能还不完全,要么是已经发生衰退,故会认为滋养细胞肿瘤与内分泌功能有关。
4、孕卵缺损
20岁以下及40岁以上的患者中葡萄胎发生率也较高,可能与孕卵本身缺陷有关。
5、种族因素
这种疾病高发于亚洲各个国家,特别是东南亚一带,这可能与种族因素有关。
绒毛膜癌的症状有哪些
1、阴道异常流血
在孕妇流产后,会出现持续的流血现象,量时多时少。也有的会表现为正常月经后再出现停经,然后再出现流血,这是因为体内血清 升高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引起,也可能是子宫受损造成的出血,有时甚至发生致命的大出血。如果长期流血不止,久而久之会引发贫血。
2、腹痛
患者一般是不会出现腹痛的,但子宫的疾病可能引起急性腹痛和其他腔内出血症状。
3、假孕
通常会表现为乳房增大,乳晕变色。
4、肺转移
绒毛膜癌细胞最容易转移的器官,较轻的会表现出胸痛、咳嗽 、憋气乃至咯血,常急性发作,也可呈慢性持续状态,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气胸。
还有一些极少数的情况,因肺动脉滋养细胞瘤栓形成造成急性肺梗死、急性肺功能衰竭。
5、肝转移
主要出现在患者预后是的不良习惯引起的,主要表现上腹部肝疼痛、黄疸等,严重者可出现腹腔内出血,导致死亡。
预后风险为主要的致死原因,脑转移的形成可分为3个时期
1、瘤栓期,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如猝然跌倒、暂时性失语、失明等。
2、脑瘤期,出现头痛、喷射样呕吐、偏瘫、抽搐直至昏迷
3、最后进入脑疝期,因脑瘤增大及周围组织出血、水肿,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压迫生命中枢,最终死亡。
患者如何预后
化疗药物引起并发症,如口腔溃疡时,应选择温和、清淡半流食,少食多餐。
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辛辣食物;保证每日饮水2000-3000ml促进毒素排泄。
宜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宜吃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宜吃锌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
严禁吃一些能刺激子宫内膜的食物,如果吃了一些比较麻辣的食物,会引发子宫的刺痛。
患者日常生活该怎么做
1、日常服用的药物会引起口腔、食管、胃、肠等部位发生溃疡。对于口腔黏膜发生溃疡者,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湿润口腔。
2、绒毛膜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不要过担心,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3、积极参加医院或社区举办的健康讲座,了解绒毛膜癌的相关知识。
绒毛膜癌的预防措施
预防绒毛膜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女性朋友们首先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多次流产、多次妊娠等情况出现,做到优生优育。
在绒毛膜癌治愈后,不建议立即开始生育,需要做好避孕措施,至少在两年内不建议再度怀孕。
还需定期去医院随访,女性要做定期的妇科检查,避免疾病再度复发。
标签: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