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渎(自我亵渎)

刘熙 0
文章来源:刘熙

外媒称,互联网成为了自我崇拜的“强化器”。乔治亚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布法第和基思·坎贝尔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最自恋的人往往在脸书等社交网站上拥有最多的好友,得到最多的“赞”。

据西班牙《趣味》月刊报道,阿什莉和查理是社交网站上的一对明星姐妹花,她们在这个视频分享网站上开设的一个美食频道已经吸引了70万粉丝,这为她们带来了约15万美元的月收入。最令人咋舌的是,阿什莉和查理分别只有7岁和10岁。社交网站的明星正呈现年龄越来越低的趋势。很多一夜成名的“网红”甚至还未成年。

报道称,互联网成为自我崇拜的“强化器”。乔治亚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布法第和基思·坎贝尔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最自恋的人往往在脸书等社交网站上拥有最多的好友,得到最多的“赞”。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收获了来自他人的崇拜,因为互联网的设计就是为了发展自我。自恋的多重效应已经在无数科学实验和研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其中不少被认为是负面的发展。

极具争议的英国纪录片导演亚当·柯蒂斯在其最新一部作品《超正常化》中汇集了各种极端个人主义的论点,在他看来,正是这些论点催生了新科技。柯蒂斯认为,互联网创造了一个“自渎”的世界,在这其中“我的真相”成为“唯一真相”。他指出,一个超级自恋的世界正在形成,人身在其中总觉得自己有理,那是因为接触不到那些能够说服他们的人。柯蒂斯是众多对当今世界自我膨胀的风险提出警告的人之一。

圣迭戈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琼·特文格在新书中给当今多数年轻人贴上了“自我一代”的标签。特文格指出,这个称号指的是那些极自负、给人傲慢感觉的人。他认为,这种极度的自我崇拜是这个过分注重自我重要性教育的时代导致的。此外,互联网又使得这一效应变得多样化:这些人在社交网站中找到了自我推销的橱窗。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马德琳·莱文在她的新书《特权的代价》一书中汇总了种种针对所谓“自我文化”的批评。提出这些批评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将自我为中心凌驾于努力之上的心理策略。

据西班牙《趣味》月刊报道,互联网巨大“自恋增强效应”的最极端体现当属“死亡自拍”。2014年,17岁的俄罗斯女孩克塞尼娅·伊格娜耶娃为自拍爬上约9米高的铁路桥,不料在攀爬时突然失去平衡从空中坠落。当时她试图抓住高压电线自救,结果不幸触电身亡。

乔治亚大学的另一项研究表明,那些自恋程度较高的人往往比常人更爱自拍,且经常将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站。

南阿拉巴马大学心理学教授乔舒亚·福斯特研究发现,从自恋人格量表(NPI)的变化上看,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人们的平均自恋指数已经增长了25%。而这期间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大爆发,全球经济也在一个衰退期结束后开始重新提振。(编译/韩超)


标签:风电项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